借钱的人情世界 #2400 投资房产,如何顺顺利利开开心心的借到亲戚朋友的钱?每月按时付息,让被借人安心。一个小小技巧是,如果你问“老阿姨”借钱,你要尽量做到“按月付息”。好比你问老阿姨借了500000,说好月息1%,折年息12%。则你每个月汇给阿姨5000,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年底一次性汇560000。
借钱的人情世界 #2400 投资房产,如何顺顺利利开开心心的借到亲戚朋友的钱?每月按时付息,让被借人安心。一个小小技巧是,如果你问“老阿姨”借钱,你要尽量做到“按月付息”。好比你问老阿姨借了500000,说好月息1%,折年息12%。则你每个月汇给阿姨5000,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年底一次性汇560000。
屌丝购房手册(三) #320 无论市场怎么变化,这个比例几乎是恒定不变的。2005年时,我们嘲笑一个人,无论他去看任何楼盘,心理价位永远落后实际3000~5000元。其实这就是70%。如果换算成涨幅的话,大约是一年半的涨幅。也就是屌丝的心理价位落后市场18个月 说了很多宏观的话,今天我们来说说微观选房。
劳动人民购房手册 #370 是什么人在购买,小老板呀。人家搬迁来沪,一家子小作坊全都来了。小舅子大姨子,全都在店里帮忙。一户人家八口九口很稀奇么。小白领的问题,永远是太自以为是。把自己想象成宇宙中心。而对整个市场上90%的劳动人民,劳动人口视而不见。平民级大户型自有其市场。只不过你不了解这群人罢了。
职业炒家(四)-----买进 #160 有能够分享收益,随风上涨的筹码么。若有,则哪怕涨幅低一点也无所谓。
职业炒家(一)#130 买房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门很大的学问。等你意识并承认这一点,才是脱离傻空房奴,转身成为扑克族房东的起点。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和你说过“炒楼学”呢。因为这一行你学不到。学校里不教。心灵鸡汤的书店里也买不到。
冒着大雪签了两艘“独木舟” (作者:水库论坛用户zhifei) 老公房到底买几楼,差价一般是多少?
楼市的生命周期(下) #1450 在最初的时候,田园牧歌,民不知有饥,鼓腹而歌。其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降维攻击者,冲进楼市,寻求保值。第三步,财富效应显现,金融属性人人皆知 第四步,楼市超过合理范围,靠调控防大跌[2] 第五步,所有人的所有财富都在房子上,大家绑着一起死。整个周期,有可能长达30~40年。许许多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也就是其中过客,而不能跳出棋局。
交易成本有多高(下)------ 压价效应 #910 当你卖出时,你一定是全小区(乃至全地区)最便宜的一套。对于地标性知名楼盘,“最低/平均”的差距较小。当套利者/炒家存在时,“最低/平均”的差距较小。在旺季中,“最低/平均”的差距较小。
流派终结者 #530 已发 “如果上海楼市彻底崩溃,你会破产么”。“我不会”。“恭喜你,你出局了,Over” 一)流派终结者 在前面的文献中,我们说道了炒房客的八种流派。
杀死商铺 #720 如果我们放眼全上海的整体商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呈现一个逐步“腐坏”的情况。也就是一条商业街,一条美食街;当他们的业主不再擅于经营,烧出的菜馆不再好吃;这个时候,该商铺并不是被收购。并不是Revitalizing。相反的,反而是逐步地“腐坏”。无声的腐坏。许多商业街,商业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腐烂下去。最终烂成渣。
小众市场 #390 我们常常谈论市中心,传统核心老地段的“文化底蕴”。许多外地移民,屌丝小年轻,一跑进来就骂,“狗屁文化底蕴,几颗梧桐树有什么好看的”。其实“文化底蕴”和梧桐树无关。你哪怕把树砍光了,他还是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其真正的含义,是“大家公认的好地段&rdquo
我也很绝望啊 #1280 你爷奶一辈,终身的积蓄5W元。你二个月工资就赚到了。你父母一辈,终身的积蓄100W元。你三四年就赚到了。
银行的脸谱(下)#2210 你喜欢什么样的银行,就是什么样的人。工行信用卡,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异类。别人分期利率都是14~15%左右。而工行是7.8%。大行风范,底蕴深厚。 工,建,中,农,交 一)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是彻彻底底的“宇宙第一大行”。就是那么有范,就是那么有味。一举手,一抬足,跺跺脚震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