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李秋实雪球医药医疗投资笔记(20210120)百润股份信息汇总(20210118) »

李秋实雪球医药医疗投资笔记(20210122)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01-16 12:56 · 来自iPhone

回复@否极泰2020: 智飞研发挺强的,肺炎疫苗,新冠、mRNA都有布局//@否极泰2020: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秋实总,目前智飞生物高估吗?有风险吗?技术路线上看它研发弱,这点您怎么看呢?查看对话
 
修改于01-15 12:03
两大限制人类寿命的疾病在基因疗法上或许有戏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最近看了一些一级市场项目,还有海外上市公司,在基因编辑、RNAi、siRNA等核酸药物对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上取得了不少突破,就看后面大样本临床数据了。
 
这是限制人类寿命的两大疾病,一直没治,如果能突破,我在嘉年华上说的人类向百岁平均年龄又迈进一步。医药创新无止境!
 
 
李秋实医药投资
李秋实医药投资认证
来自iPad发布于01-14 18:05
医疗投资:精彩纷呈的隐形冠军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在雪道上撒上了更厚的雪,雪球自然滚的更大。
 
高瓴、5-10年白马公募基金经理,不断募集获得更多的资金,然后,他们当然也会继续增持资金手里的重仓股,或者新投资类似风格的头部,这一风格在持续强化。最后的结果是,估值的上涨斜率超过了盈利增长的斜率,我们也不知道这样的风格演化何时到头,可能也只会阶段性弱化,但未来5-10年可能不会有彻底的实质性的变化,因为产业结构基础的头部效应也在强化。只是有点抱团股可以穿越,有的确不能,我上篇文章已经论述过了。
 
下一阶段,应该继续发倔和重视隐形冠军的长期投资机会了。
 
最近在阅读德国人写的一本书《隐形冠军》,讲的那些隐藏在全球产业链深处的中小型细分赛道冠军,这样的企业在德国尤其多。是因为在全球产业链里面,德国因为在人口规模上是中型国家,要保住一线大国地位,必须致力于追求极致的制造业业工艺,因此诞生了很多护城河极高的全球第一,但都是在产业链条的一些环节,你可能从未听说,德国的工业大国地位不只是由于有大众、西门子这样的大头部企业,更为扎实的底层基础是是有这些数量庞大的隐形冠军们。
 
未来的中国同样如此,不管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中国始终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大作用,技术工艺、产业链集群效应、综合成本优势、工程师红利,还有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背景的优秀企业家们,在勤奋的不舍昼夜的创造长期价值,很多立志成为全球第一。比起德国来,我们更多了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人口最多,我们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互联网市场、奢侈品市场,目前第二名的医药市场,有望未来成为全球第一。
 
还有一类隐形冠军在细分消费赛道中,比如红牛和怪兽饮料(中国叫“魔爪”),怪兽饮料位居九十年代美国股市涨幅第一,远远超过机构抱团股可口可乐的涨幅,知名富达基金经理乔尔.蒂林哈斯特(《大钱细思》作者)发倔和重仓投资了数年,收获了上百倍的回报。
 
因此,隐形冠军大体来自两类:一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二是细分消费赛道。
 
医疗健康的需求十分多元化,因此也存在大量的隐形冠军,一是治疗领域的冠军,全球有抗病毒领域冠军吉列德、糖尿病领域的冠军诺德诺德、中枢神经头部凌北制药、心脏瓣膜冠军爱德华医疗等等。
 
在CDMO领域,我们背靠制造业大国和工程师红利巨大的中国,在更多领域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无论大分子还是小分子,还有很多新药研发的细分赛道、诸如分子切块、动物试验、基因编辑、核酸药物等领域的CXO服务,都有望诞生全球格局的隐形冠军。
 
下面列一些可能或者已经诞生隐形冠军的赛道,有的被一些人看作边角料行业,就是产业链和供应链,有的就是默默成长的消费属性赛道,当然,还有性感的创新药潜在“爆款”靶点,有的是有着惊人创新爆发力的颠覆性技术:
 
医疗低温存储冷链冠军
 
核药冠军
 
KRAS靶点冠军
 
RNAi冠军
 
ADC平台冠军
 
双抗平台冠军
 
眼科消费级耗材冠军
 
医美消费级耗材冠军
 
心脏创新类器械冠军
 
基因编辑冠军
 
分子切块冠军
 
药用包材冠军
 
宠物疫苗冠军
 
我列的应该非常不全,主要是希望抛砖引玉,各位朋友多多指教,给我提供更多灵感赛道,医疗健康大行业永远不会是一个只有少数寡头垄断的行业,也有不会有一个巨大的八抓鱼巨兽把所有细分赛道都吃了。
 
从没人抱团到一大堆人抱团,中间的超额收益巨大,这一点是我早年在国泰君安做首席分析师发倔长春高新到现在的感受,200倍收益!
 
你当然可以继续抱团恒瑞、迈瑞、药明,但是未来数年,相信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潜力无限的人们,同样可以在这些精彩纷呈的隐形冠军身上获得数倍的超额收益,最后,他们也会被资金抱团。$高特佳熙和诚河医疗健康领先优选(P000759)$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01-13 12:15 · 来自iPad
回复@wk_miniMAX: 好问题,50亿美元只是现有业务空间,还可能向其他医疗场景器械、设备延伸//@wk_miniMAX: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认同逻辑,但是全球50亿美元是不是空间比较小?假设海尔占据三分之一全球份额,营收规模100亿、净利润30亿左右,最乐观可以支撑千亿市值。[大笑]杠一下,感谢秋实总高质量分享。
 
李秋实医药投资
李秋实医药投资认证
来自iPad修改于01-13 11:54
医药存储冷链、电动车以及跨界研究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上篇《从阿里京东的医药电商说起》分享了我们如何在阿里健康700亿港币市值的时候开始艰难的跨界研究思考,并收获几倍成长的过程。今天说说下一个有巨大认知差的领域。
 
今年资本市场最波澜壮阔的无疑是特斯拉、电车三杰,还有A股的比亚迪,作为一个医疗投资人,随不能深入参与,但对科技的敏感性和好奇心让我对这个新能源车的大领域有了关注。一开始问了很多汽车分析师对电车三杰和比亚迪的看法,大部分都对电车三杰涨的太傻了,比亚迪也是跟着他们还有特斯拉炒概念,而且叠加了汽车顺周期云云。但是一个互联网投资人和特斯拉的用户和我说,汽车是未来的移动终端,里面叠加了AI、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远程办公、会议、甚至远程医疗等想象无限的场景。
 
虽然听着很梦幻,听着有点罗伯特希勒“叙事经济学”的味道,但是让我恍然大悟的是,原来很多领域最早的投资敏感性来自行业外的人,就如同产业里很多产业的变迁和颠覆式创新也来自门口的野蛮人。我也试着从我们的医疗健康的大行业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物种,开始看到了医药超低温存储、医药冷链和物联网,但也相信很多细分赛道会有更多这样的物种出现。
 
科创板上有个看似较为传统的公司—海尔生物,看招股书的时候,很多医药分析师和投资人都觉得不够性感,一个做冰箱的企业,能有什么高成长?冰箱哪有什么技术壁垒和护城河?连普通的医疗器械都不如?物联网概念也不过是概念吧?
 
同样的,如上文所提,这家公司也没有进入家电行业和科技行业分析师和投资人的视野,觉得医疗产业链的里的东西也不好理解,医药冷链相比一般冷链市场和太小。于是,海尔生物和之前提到的医药电商一样,成为了一家两边都看不懂的公司。
 
去年上半年,我对海尔生物和周边产业链做了一次深入研究,一家不同于以往认知的好赛道中的优秀公司展现在我视野里。
 
对市场空间的认知:以前大家以为医疗冰箱就是存储一些IVD生物样本、疫苗、血液制品的配角,市场很小也算不清楚,但是可以定性认知的是,国家从多次疫苗安全危机之后,开始大力加强对于生物安全的建设,提高了冷链运输和存储的标准,这不限于疫苗,还包括血液制品、生物大分子药、细胞治疗等等。近些年,大分子抗体药物、Cat-T细胞治疗、RNAi核酸药物、基因编辑技大量新药临床试验开展,也已有大量抗体药物上市,这么多不同于以往化学药小分子的新型药物类型都大量需要低温存储、或者超低温存储以及冷链运输,那么这块增量有多大是可以看到的,因此医疗存储和冷链是在一个加速增长期,而且持续时间会很久,并非市场一般理解的疫情一过性收益。医疗存储也不是光因为有个新的mRNA疫苗需要-70度存储才有机会,常规2-8度的稳定存储才是主流和大量市场机会。具体测算细节我不讲,我认为医疗存储、医药冷链运输未来的市场空间国内在100-200亿人民币,全球在50亿美元以上。
 
对于护城河和壁垒的认知:很多医药投资人、医药分析师觉得冰箱这玩意没啥壁垒,那么,大家如果跨界看看美的、海尔智家,就应该明白,电器制造业的壁垒在于品牌、产品设计、渠道营销、客户服务等等,美的和海尔在这个领域建立了强大护城河,很多领域全球第一。医疗冰箱当然比一般的冰箱更多了很多技术壁垒,海尔生物高达60%的毛利率,不光远远高于电器业,连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都望尘莫及。
 
对于生物安全物联网的认知:很多人认为医疗物联网就是个概念,如果跨界研究了现在迅猛崛起的智能家居、AI等领域,就会发现医疗冷链是新的AI、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会有很多实际创新可为。对于疫苗、血液制品的溯源、追踪、智能化的管理,是国家要求也是企业的诉求,谁都不希望昂贵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在存储运输等细节上出问题,也需要明明白白知道流向了哪里。美国的赛默飞在存储和冷链技术上做的很顶级,但是在新一代智能化和物联网升级问题上已经落后于中国企业。
 
我不想吹什么票,只是作为一个跨界研究的案例,和大家分享,省的我们在阿里健康700亿的时候独享其成,而后医药电商热点来了一拥而上,深入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远比一两个机会重要。
 
也欢迎拍砖探讨,也许你的角度会更加全面。估值问题我不想过多探讨,一个可以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在30%的公司,现在A股是什么估值大家是有体会的。
 
抱团大市值那么久了,我坚定的认为,后面还有这些有巨大认知差的隐形冠军的长期机会。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01-13 10:52 · 来自iPad
回复@为什么怕跌: 看好头部靠谱企业智飞,还有冷链头部海尔,这块现在很大预期差$智飞生物(SZ300122)$ $海尔生物(SH688139)$//@为什么怕跌: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老哥,疫苗还看好吗查看对话
 
收起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01-11 09:13 · 来自iPad
回复@Harry琛-长期投资: 美股大型医药企业的确部分近些年增长不快,主要是创新药上市的量级赶不上已到期药物的专利悬崖,但如再生元、吉列德、艾伯维等biopharma或有重磅药物的中大型企业表现强势,最值得看的还是能翻几十倍的小型biotech//@Harry琛-长期投资:回复@蝴蝶结不错:美股长牛主要还是消费和科技企业,医药企业在美股不太强,最近30年最强的还是以FAANG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们,对应中国版的应该是TMPAJ$美团-W(03690)$ $腾讯控股(00700)$ $拼多多(PDD)$查看对话
 
李秋实医药投资
李秋实医药投资认证
来自iPad修改于01-11 09:14
哪些“抱团”股是可以穿越的?哪些却不能?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近期,资金抱团新能源、消费、医药等头部企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抱团会不会瓦解、何时瓦解成为下一个关注热点。
 
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期话题,长期来看,对于阶段性的好公司,资金是一直在动态抱团的,从不会结束,只是有时候会从抱团这些公司,到抱团另外一些公司,不再被抱团的公司,可能就是当时的一时风光,不能够穿越下一个周期,逻辑被证伪、业绩不能实现、或者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结束。
 
医药中,我们看到当年很多的仿制药头部企业、中药注射剂企业、辅助用药神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也曾经被抱团,但在现在的带量采购、鼓励创新、新一代创新药企业国际化产业格局下,已经基本被无情抛弃。
 
其他行业中,曾经的五朵金花、地产头部也曾经被抱团、科技股中,也曾经的很多昙花一现的时代早期产物如雅虎、乐视们被抱团爆炒,而后黯然退场。
 
从更长的历史时期看,美国资本市场和产业格局发展历程看,有着强大护城河的消费公司、有着不断创新力和进化力的医药企业、有着从早期不断迭代竞争激烈的科技公司,到形成了强大的平台效应、属性已经进化为消费属性的科技头部企业,具备了长期的穿越力,被不断“抱团”,屡创新高。
 
在医疗健康产业中,我认为最有穿越力的企业是进化力和创新力强大、有前瞻性战略格局、具备下一阶段国际化视野和临床、市场执行力的伟大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一线CXO企业、还有一部分类消费属性,具备强大品牌护城河和卓越管理能力的医疗消费品企业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2020-12-19 20:41 · 来自iPhone
好问题,药明的优势是综合性的,包括在国内的成本优势,在背靠中国市场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早期项目的在各个方面的研发支持,提高效率
 
李秋实医药投资
李秋实医药投资认证
来自iPad修改于2020-12-15 11:23
下一代伟大中国创新药企长什么样?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这两天开始新一轮的药品医保谈判,还有刚刚结束被打了骨折价的医疗高值耗材集采,让产业界和投资圈很担忧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未来。
 
刚刚开始三四年的中国创新药周期就这样结束了?中国创新药企陷入的一边是刚刚开始如火如荼的创新药研发,一边是海水的商业化医保降价,就这样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怪圈,无法自拔?
 
我认为,真正良性的中国创新药周期才刚刚开始,伟大的新一代创新药企业将不断诞生。以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贝达药业为首的中国第一代创新药企,还有最早坚定转型的恒瑞医药,做了最早的fast follow尝试,当PD-1的K药、O药在美国进入最后临床阶段开始显示巨大潜力的时候,国内的几家药企开始首批PD-1的研发。十几年前,当小分子靶向药物在EGFR、VEGF等靶点开始显示巨大市场潜力的时候,恒瑞医药开始做阿帕替尼、贝达药业开始做埃克替尼。
 
当下,已经有几十款PD-1在临床阶段,EGFR、VEGF等热门靶点在临床阶段更是多如牛毛,赛道拥挤情况显现。很多第一代单抗大分子药物已过专利,国内就来了生物类似物大军。这样me too的创新药还是原来意义的创新药吗?怎么看着医保谈判招标的架势和仿制药差不多啊?
 
我最近在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看了一些项目,也在跟第一波头部创新药企的交流中,我隐约发现了大家都在寻找未来方向,有前瞻性的第一波创新药企已经开始转型,有野心的第二波创新药企已经开始实践。
 
那么,下一代伟大的中国创新药企业长什么样呢?下一代追赶或者超越恒瑞的创新药企一定不是按照恒瑞的模式成长的,一定是在不同的维度空间带来全面超越的。恒瑞在原来中国药企的发展模式几乎做到了极致,2019年销售收入230亿人民币,也就是35亿美元,还不到全球市场上一个重磅创新药一年的收入。我认为,下一代伟大的创新药企可能是:
 
(1)定位全球市场的重磅创新药:仅仅定位国内的市场的药品,难以获得较高的定价和足够大的市场,一个PD-1在国际市场可能是中国市场定价的几倍,其它的创新药未来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状况。国内销售额和利润率和全球创新药不在一个维度上,那么下一代药企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必须定位全球市场。
 
(2)进入全球一线梯队的新药立项理念和临床进度:在立项之初就是定位在全球市场的,也就是研发进度必须要在全球前几名,和国际一线在同一梯队,甚至是first in class,那么在临床前的立项开发,一直到临床阶段的进展也必须是中美双报的,进展和同样机理或靶点的在一个梯队的,否则如果临床被落开一大截,那么怎么期待上市后有好的销售呢?类似的临床效果情况下欧美市场直更接受几个头部的新药。当然,早期的药物发现和分子设计,也要做到和全球一线在临床效果上非劣,甚至有能力挑战best in class。
 
(3)有全球顶尖的first in class药物临床方案设计能力:此前,国内的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能力是短板,由于大量做的是me too 药物,更多的临床方案也是参考国外类似的实验设计,那么能否在临床进展做到全球一线,除了早期药物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在临床设计和方案执行上做到进展同步和最快,这方面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我们的经验的确不够丰富,不过以华人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我相信做到全球一线也是早晚的事情。
 
(4)定位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的BD和商业化能力:既然市场要全球市场,临床药全球多中心临床,那么也应该具备立足本土,但是和全球研发文化相接轨的商业化能力,这既包括把自己优秀管线和全球一线Big Pharma的合作开发以及销售的能力,也包括和全球一线药企在管线的联合使用,共同开发更多新适应症,更好的临床方案的能力,全球制药业之间本来就是深度的竞合关系,无论是Big Pharma和Biotech,还是Big Pharma和Big Pharma之间,豪门也喜欢新贵,新贵能够进入顶级玩家的圈子,靠的是硬核的管线创新,还有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文化认同,最后中国也会有这样的豪门诞生,就像国际汽车巨头不光惧怕特斯拉的崛起,也开始把中国的电车三杰当作潜在对手一样。
 
以上四点能做到的确不容易,但是基因编辑、PROTAC、溶瘤病毒、mRNA等新一代新技术平台的寒武纪爆发,以及新靶点的不断涌现,中国CRO、CDMO、甚至药物发现平台的ecosystems 不断完善,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令人想到以华为5G技术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力。下一代中国创新企业,就是长的像早期的安进、基因泰克、再生元一样的纯正创新药企业。
 
这样的下一代中国创新药在哪里?在头部biotech、早期药企中我都看到了这样跃跃欲试的雏形和苗子,资本市场近期的确是创新药的泡沫开始褪去,几乎无差别的调整,最为关键是,并没有给具有上述这些特质的潜在下一代创新药企以应有的估值。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这些下一代的伟大创新药企业家们在不断努力,试图突破原有中国创新药企的发展束缚,在国内fast follow模式商业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寻找研发全球化、市场全球化、BD全球化的发展之路,让我对这条艰巨而伟大的成长之路充满信心。$高特佳熙和诚河医疗健康领先优选(P000759)$ $信达生物(01801)$ $恒瑞医药(SH600276)$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2020-12-14 15:04 · 来自iPhone
回复@巴菲特151211: 喜欢和医生和产业圈交流,一是看看哪些品种是刚需竞争格局好的,二是看看哪些产品不在医保空间大的//@巴菲特151211: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本人医生 目睹药品耗材回扣太普遍了, 都不想敢买医药股了查看对话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2020-12-13 01:05 · 来自iPad
回复@郑田龙: 血液制品头部企业可以看看的,我认为这个领域近期的下跌是长期布局机会,这是个越来越集中的行业,而且有可能提价,而不是降价//@郑田龙: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看你文章看好的股票都在天上,可有在地平线的比较可以长期持有的品种查看对话
 
李秋实医药投资身份认证2020-12-13 01:03 · 来自iPad
回复@平山资本: 这是个好问题,头部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在于进化力,能够早一些布局下一代技术,我相信我们看好的头部有这个能力。//@平山资本:回复@李秋实医药投资:李总您好,看到您的雪球发言,很认同!请教欧普康视这个公司一个问题,OK镜以后会不会技术更新被淘汰,就好比博士伦隐形眼镜也面临淘汰风险。而同样那个行业的爱尔就没有这个隐患,非常想听到您的独到看法,谢谢!
 
李秋实医药投资
李秋实医药投资认证
来自iPad修改于2020-12-08 12:22
从阿里京东的医药电商说起—论跨界研究的重要性(上)
来自李秋实医药投资的雪球原创专栏
今日京东健康上市大涨到3000多亿港币,还有我们一直研究投资的阿里健康,我想谈谈类似医药电商这样的医疗和互联网跨界研究的方法论。我不想追什么热点,而是在热点到来之前,你有能力研究发掘。
 
医疗健康产业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都成为了一个容量巨大的行业,里面的细分赛道也是多达几十个甚至更多,新赛道不断涌现,于是诞生了很多跨界的细分赛道:比如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医疗AI、医疗区块链、医疗5G应用、医疗消费品、医疗冷链和冰箱等等。
 
跨界研究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增强对一类投资属性的估值认知,在《策略分析师的困惑》中,我分析过很多医药细分领域,有具有科技属性的、或具有消费属性的,甚至有的和经济周期和流动性有关,那么跨界研究对于理解很多医疗领域公司的估值逻辑就有了很大价值。
 
我们还是先谈谈一些跨界领域的研究问题,其中很多都是两边行业分析师、专业投资人们所看不懂的领域,也就出现了大量的认知差,但是能够重仓参与把握投资机会的,一定是有跨界研究能力,并熟医疗和其他产业深层逻辑的人们,下面分析几个案例,也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
 
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疗:2019下半年,阿里健康700亿港币市值,我看到一些医药电商相关政策:线上处方药、在线医保等政策国家在研讨突破,于是开始研究医药电商。我们在一级市场也投资了一些医药电商项目,但是都是处于挣扎状态,挣扎和努力的方向都是怎么和阿里、京东绑定,或者博弈,好辛苦。我知道互联网圈的游戏规则在于赢者通吃,头部效应非常明显,那么基本有方向了,就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
 
当时,阿里健康在二级市场关注度极低,问了几个圈内的医药分析师和医药基金经理,都说看不明白互联网的估值,还有人说中国最大医药流通商国药控股才700亿,阿里健康贵了。又问了几个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师和投资人,都说贵了也看不明白医药产业逻辑、医药政策。
 
于是我开始自己做研究,医药是多年浸泡的行业,在医药零售领域,近期的产业结构变化是处方外流,还有很多进口药变成自费,于是很多人在研究药店。的确,很多院内处方会流到药店,但是对于长期服用的慢病用药,是否很多人会选择更为方便的线上购买,记得当时很多外资药企在中国的营销部门负责人开始越来越重视线上营销。更何况,线上处方药、线上医保已是大势所趋,这是医药投资人能理解的逻辑,但是不理解的是估值、以及比线下零售更加极致的头部效应。
 
关于互联网的估值和逻辑,我开始和团队一起研究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甚至美团、拼多多。研究他们现在和过去成长期的估值方式,GMV、用户数等和估值的关系,还有一般零售和医药零售的渗透率,研究他们在高速成长阶段的估值模式,产业链拓展逻辑。
 
最后的结论是,700亿的阿里健康太便宜了,我们也逐渐开始投资。医药电商相比普通电商有更低的渗透率,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快的成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医药电商头部凭借巨大的超级平台背景和技术实力,可以向线上远程医疗、线上医疗商业保险、医疗云业务进行拓展,还有更为诱人的对医保支付方式的便捷改造,当然还有未来的大数据价值。
 
还有一个被低估和认知差的地方是,医药电商里面卖的很多东西是保健品、健康类消费品,人群更广泛,这个占比非常高,销售利润率很多时候也比药品高。说白了,医药电商就是个线上版的屈臣氏、SaSa、CVS,那么,光一个国药控股怎么能够定义医药电商的估值天花板呢?
 
后面发生的故事,当然有新冠疫情加速了人们线上购买药品、健康消费品等行为,甚至形成习惯,政策也在不断落地,医药电商也绝不是光是炒作新冠概念,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培养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在继续拓展商业模式。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近3000亿市值的阿里健康、马上要IPO、发行估值290亿美元的京东健康。跨界研究发掘认知差,产生了巨大价值。
 
现在,我们在用同样的方式研究医疗AI、医疗5G应用等赛道,下一篇我们将探讨医疗冷链和医疗冰箱的认知差。$高特佳熙和诚河医疗健康领先优选(P000759)$ $阿里健康(00241)$ $京东健康(06618)$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