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哔哩哔哩投资笔记(20210530)百度投资笔记(20210529) »

哔哩哔哩投资笔记(20210530)

 电疗格 :投资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中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赚全世界的钱,不用考虑谁来接盘的……

接盘,是博弈思维……
跟随优质企业成长,赚阿尔法,才是王道啊……
 
 
Aaya
来自Android发布于今天 10:53
早安,今天就写写我看到的日元上涨的30余年对普通人的影响。图2是近30年日元对美元的变化由近160日元兑换1美元涨到最高点75日元换一美元。图3的下面曲线是1960年的360日元兑换1美元开始50多年来的走势。也就是说从日本战后经济高度发展开始到1990年的30年中日本已经自觉承担了一倍的日元上涨过程,日本企业是非常强势的提高本国劳动者工资与此同时又在与美国欧洲竞争中独赢[鼓鼓掌]。
 
80年代末我来日本那时的劳动者平均年收约500万日元。我不懂经济搞不懂谁在收割日本,但是亲眼目睹比如说那时一个路易威登的包大概10万日元前后,30年的日元上涨已经让普通日本女性人人买得起,随便一个女大学生打一个月的零工,一个家庭主妇去超市干一月收银员就可以收获一个包包,对普通百姓来说奢侈品也是触手可及。从60年到90年经济高度发展的30年中工资年年涨,谁都认为明年会比今年更好-------于是地方的年轻人不断涌入大城市东京大阪,日本人口自由来往,就职自由就学也是自由,自然而然城市的房价上涨,于是出现许多房产投资者,一般人也涌入房东大军,全面泡沫形成。
 
90年代特别是97年日元一度涨到80日元兑换1美元只有7年企业没有准备政府百姓也没有准备日本最痛苦的岁月开始[哭泣][哭泣][哭泣]也就是说从360日元到涨到160日元用了30年,而90年到97年再度涨幅一倍,企业的自主努力已经消化不良,一下子日本产品卖不动了(一下子提价一倍),企业开始卖资产维持生计硬撑硬抗,结果体力不足的公司开始崩溃,失业人员增加,回乡潮的出现城市房子甩卖,负的连锁开始企业银行证券倒产------当初我们有个日本盆友大学毕业才4-500万日元的年收就贷款了一个亿日元投入房东收租行业,那时房贷大概百分之4-5,结果几个月没有房租收入就是死路一条。
 
与此同时外资开始大量撤退(原本投资成本就单纯工资一项就翻倍)雪上加霜。不嫌事大的舆论也开始批判政府,那时日本普通人购房大概是年薪的7-8倍(小地方没有)美国是3-4倍,于是大家期待政府政策今年想买房的等明年,日本人开始进入买房租房两相宜的时代。
 
日元上涨使得日本劳动者的财富被资本家转移到中国(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后)等海外,国内劳动者只能靠廉价的输入品维持生计享受不到日元上涨的好处,日本企业也进入两极分化,留下的强者一部分靠品质保证赚富人的钱,另一部分百元店优衣库等薄利多销。
 
97年日元急升,目睹日本有钱人将大量资金转移美国香港等地资产多方运营,去美国夏威夷乃至世界各地购房(日元一漲都成半价)多手投资分散危机富者更富。
 
工薪阶层不失业已经成为当初最大目标,记得当时许多公司的工会劳资交涉最流行的一句话:共度难关。有些公司采取大家降点工资维持雇佣,著名的日产汽车就是其中的典型,当初日产的退休人员都减了部分企业年金与现职员工共渡难关。
 
经历了多年日元升值,竞争力不足日企该倒的都倒了,留下的企业都基本上有一副对付危机的体质。
 
人民币才刚刚升值百分之十,企业做好了涨一1倍甚至4倍的准备吗,中国会走日本老路吗?日元是自由兑换,人流自由,市场经济,本质上与人民币完全不同。但是作为个人理财,个人如何在人民币升值中不败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图片4-6昨天又去买了点横滨中华点心,图7-8百货店地下食品街一片繁荣。祝周末愉快
 
 
摩通看多B站,但景林、高瓴大幅减持。
 
  上周,顶级投资机构高瓴、景林先后向SEC提交了文件,公布第一季度持仓情况。
 
  高瓴在美股市场持有91家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为101.2亿美元,持仓规模环比下降19.54%。本季度,高瓴大幅减仓京东、B站等明星股,清仓好未来和一起教育,不过重新买回去年清仓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
 
  景林持有市值为23.63亿美元,环比持仓降幅近50%,其中的原因除了仓位减持,主要原因在于景林把不少持仓挪到港股。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还是景林第一重仓股,而在吃到拼多多的翻倍涨幅后,景林第一季度已经减持过半。
 
  有意思的是,这两大私募在多个标的上展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度,比如高瓴增持的贝壳,景林大幅度减持,而高瓴清仓的富途,景林却开始建仓。
 
  但B站成了唯一一家被景林、高瓴一起大幅减持的公司。
 
  数据显示,去年底B站还是景林的第十大重仓股,持股181万股,最新文件显示,景林已经减持至33.72万股,掉出十大重仓股。
 
  在高瓴这边,B站也同样掉出了前十大重仓股,高瓴对B站的持股数量从403.5万股降至199.8万股,减持203万股,幅度高达50%。
 
  与此同时,高瓴也大幅减持了京东,持股数量由1358.5万股降至416.2万股,幅度达到69%。
 
  不过,摩根大通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为B站给出了“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500港元(目前股价为801港元)。
 
  摩根大通预期B站广告收入将同比增长113%,为B站今年的主要增长动力,同时认为,未来五年B站的月活用户可增长至6亿,为当前数字的三倍。在变现水平方面,目前平均每个用户为平台带来了10元广告收入,摩根大通预期这一数字将在未来五年内翻倍。
 
  
 
  图片:CFP
 
  股价方面,从去年年初开始,B站美股股价一路走高。2020全年B站股价从20美元升至90多美元,涨了整整4倍。到今年2上旬,B站股价最高达到157美元。
 
  近三个月时间里,B站美股股价持续下跌至100美元附近,回到去年底股价水平,较2月最高点下跌超过30%。
 
  B站于3月底在港二次上市后,港股股价一度在4月底达到949港元高位,目前已跌至800港元附近,回到刚上市水平。
 
  从两周前B站发布的财报来看,B站在第一季度的表现可以算得上是亮眼,在收入、用户规模和付费率上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营收增长68%,每月活跃用户(MAU)同比增长30%,平均每月付费用户(MPU)同比增长53%,让B站用户付费率达到创纪录的9.2%。
 
  而长期的隐患就藏在光鲜的财报后面。在B站其他收入极速前进的同时,曾经的收入大腿——游戏的增收却几近停滞。
 
  游戏作为曾经B站的核心收入来源,第一季度贡献了11.070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相比之下,会员付费和直播打赏的增值服务收入为14.965亿元,同比增长89%,广告收入为7.147亿元,同比增长234%。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为5.192亿元,同比增长230%。
 
  事实上,从上一季度开始,B站的增值收入超过游戏收入,后者不再是B站第一大营收来源。而从2020年Q1至今,B站的游戏收入增速一直在放缓,近两个季度甚至已经开始收入下滑。
 
  游戏收入增长熄火,对于B站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游戏收入至今仍然占据B站近三分之一的营收,对比本季度的其他收入增速,游戏已经显著地拉低了总体收入的增速。
 
  B站在游戏领域一直靠的是独家代理和联运游戏,来支撑起游戏的营收,尤其是独代的爆款游戏。据B站的招股书显示,独代游戏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占游戏收入的 88%、79%及75%。
 
  缺乏游戏自研能力一直是B站的弱点,这也是几年前市场担心的焦点之一:继续依赖独家代理能否支撑稳定的营收增长?
 
  游戏增长乏力已成现实,B站也正在寻找新的出路,包括组建自研工作室和对外投资、收购游戏公司。但至今尚未出现过一款对游戏收入有明显贡献的产品。
 
 
陈达美股投资认证认证
来自iPhone发布于05-20 08:55
YouTube不只是一个视频平台,它抢了很多修车工、管道工、建筑工、培训师的工作。B站会发展出这个属性吗?$谷歌A(GOOGL)$ $哔哩哔哩(BILI)$
 
 
修改于05-19 16:02 · 来自雪球
$哔哩哔哩-SW(09626)$ 1. 社区属性强,社区是指一群有共同属性的人分享及获得主题相关价值的平台,BILIBILI的社区人群就是一群Z时代的(1995-2010)出生的喜爱ACG文化的人。ACG文化是指动画、动漫、游戏,B站有着厚厚的二次元底色,创始人徐逸也是个动漫粉丝。2. B站与YouTube最像的地方在于PUGV,就是UP主创作并上传视频,并且都是5-30分钟的中长视频。同时B站在OGV(专业生产内容方向)的特点是国创动画支持者、纪录片出产商,支持了一批国产动画的创作者,也拍出了很多优质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人生一串》等。3. 公司1/3的收入来自于游戏,未来会将游戏收入占比降低,公司发行的游戏确实都很高质量,独家代理外国的优质游戏比较多,比如《太吾绘卷》、《FGO》,花8个亿买下《英雄联盟》的独家直播权,游戏还是会贯穿在各个业务当中。4. B站目前的视屏播放量的垂直领域包括生活方式、游戏、娱乐、动漫、技术知识。新领域的汽车、两性关系、健身等开辟。B站是Z时代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离YouTube的全主题中长视频播放平台还差了一些。2020年10万以上的博主粉丝增长量在54%以上,所以B站算是up主中长视频最容易吸粉的平台了吧。5. 公司的内容优质,积累了忠实用户,用户留存率达到80%,未来Z时代人群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消费能力,公司还不断拓宽边界,各项资源和运营都在做得越来越好,未来成长看得见的。
 
 
2、高瓴一季度继续重仓中国,从持有市值来看,中概股占比超60%;前十大重仓持股中,中概股包括百济神州、拼多多、爱奇艺、京东、泰邦医药、天境生物。在91只持股中,新进与增持的中概股达到了11家,包括贝壳、华住、网易等中概股。京东成为高瓴减持的重点对象,持股数量由去年末1358.5万股降至416.2万股。哔哩哔哩更跌出十大重仓股,清仓了教育类中概股好未来和一起教育科技。 #高瓴Q1大幅减持京东B站清仓好未来#
 
作者:7X24快讯
链接:https://xueqiu.com/5124430882/18010688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略大参考认证
来自雪球发布于05-16 16:50
不要过度“神化”B站
来自略大参考的雪球专栏
 
 
 
作者:原野
 
编辑:小葵
 
站在高处时的风光无限,一时踉跄之中的质疑重重,如今,B站都领教过了。
 
北京时间5月13日,B站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这也是它登陆港交所之后发布的第一份财报。数据显示,B站一季度营收为3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高于市场预期。
 
然而,财报发布后,受多种因素影响,B站在美股以下跌6.83%收盘,报87.49美元。
 
“十年之后,没有人会记得哔哩哔哩的股票在第一天是涨还是跌”,陈睿在B站回归港股时的那番话,放在当下似乎依然合适。毕竟,股价涨跌从来都是常态,时间才是最权威的裁判员。
 
不过,对于从去年开始凶猛破圈,继而被捧上神坛的B站而言,当下的波动,未免是坏事。
 
1
放 缓
两项数据放缓,在B站的一季度财报中,格外显眼。
 
一个是活跃用户增速放缓。
 
财报披露,B站Q1月活用户为2.23亿,同比增长30%。而根据历史数据,从2020年Q1到2020年Q4,B站的月活用户增速分别为70%、56%、54%、55%。
 
慢,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当下语境之中几乎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成了B站此番被质疑的重点之一。尽管,一个被无数次验证的常识是,随着互联网企业用户基数的增大,阶段性的增速放缓是必然。快手上市之前,外界也出现了对其用户数触及“天花板”的担忧——快手招股书披露,快手(包含小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7.76亿。
 
但仔细审视B站你会发现,这种放缓,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可抗力:在中国,“疫情红利”已经几乎消失。
 
去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爆发,在中国,全民居家办公学习,在线娱乐、消费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关的产品,用户数激增。以B站为例,MAU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股价也出现了疫情概念下的波动,甚至出现“妖股”,提供视频通讯服务的Zoom,年初股价只有60多美元,到10月就涨到了588美元,一位原本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大厂外包程序员,以正式员工入职Zoom苏州公司后,成功依靠股票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些悲欢都留在了2020年。今年春节之后,中国疫情全面好转,线下逐渐复苏,“疫情红利”随之消退。
 
事实上,在去年突然被拉高的月活用户数据基础之上,B站依然实现了同比30%的增长,成绩已属不错。这就像女生减肥,上半年因为某个契机突然瘦了20斤,下半年能继续瘦6斤,就很不容易了。
 
另一项被讨论的放缓数据,是游戏收入的增速。
 
游戏是B站早年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B站上市招股书披露,游戏业务贡献了B站收入的80%,B站由此被嘲讽为“游戏公司”。
 
而此次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Q1,B站游戏业务收入为12亿元,占总营收比为31%,同比增长为2%。作为对比的是,2020年Q4,B站游戏业务收入为11.3亿元,占总营收比为39%,同比增长为34%。
 
增速从34%降到2%,B站要丢掉游戏这块肥肉了?
 
当然不是。
 
从表面来看,数据下滑很大程度受客观因素影响,比如老游戏进入流水平稳期、游戏版号限制、新游戏主要集中在二季度上线等等。而站在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这是B站向成长交的税。
 
首先,B站这些年在努力提高非游戏业务在收入贡献中的占比。
 
游戏公司能赚钱,这是常识,腾讯网易也背着同样的身份美滋滋数着钱,但对于还在继续成长中的B站,“社区”这个关键词,才能解释它从何而来,要去向何方。因此,陈睿早早就表态:游戏很重要,但我们会加快直播、广告、周边销售这些业务的搞钱速度。
从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陈睿没有食言。增值服务首次超越游戏收入,占比38%,成为B站的第一营收动力。广告和电商业务,都实现了超230%的同比增长。而过去三年,游戏业务在B站收入的占比,也从71.1%,逐年降到了53.1%,40.0%。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B站要丢掉游戏业务。B站只是在做打法的迭代。
 
除了继续做传统的发行业务,B站正在成为游戏市场的大买家。从今年1月开始,B站参与投资的游戏公司多达7家,其中不乏中手游这样的头部。而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的话,躺在B站投资列表中的游戏公司,有24家。
 
尽可能地扩大基本盘,与头部游戏公司较量,B站有野心,也需要更有耐心。
 
B站也还在做自研。这是一条更加漫长的路。从2017年开始,B站就陆续推出自研游戏产品。虽然时至今日,它们还没能对财报数据产生实际意义的贡献,但小孩子总会长大的。
 
陈睿很清楚这一点。最早,他问一位新浪朋友“腾讯能做起来吗?”对方不屑一顾,“那都是给小孩子用的”。他信了,然后两人双双被打脸。后来他明白,小孩子总会长大,等他们成为资本要讨好的那代人,他们使用的产品,也会被时间增值。
 
于是,后来的B站,也成为一个“等待小孩子长大”的故事。
 
2
神 化
2020年,陈睿发现了一个变化:很多以前不是B站用户的朋友,也开始在朋友圈转发B站的内容。——唔,大概率说的是35+的中年朋友们。
 
中年朋友们在2020年遇到B站的概率确实大大增加了。
 
B站在这一年的主题是出圈,地铁车厢、公交车广告牌,乃至朋友圈广告位,都高频次露出B站名字。其中声势最高的,要数5月3日那则《后浪》,在全平台呈刷屏之势,B站股价也持续应声上涨,市值涨幅高达6.7亿美金,合约人民币48亿。
有博主由此感慨,这碗鸡汤,史上最贵。
 
陈睿很看中口碑。他在很早就说,“如果要把一个社区运营好,它一定不是流量驱动的,而是口碑驱动的”。具体到《后浪》,也是口碑构成了更大的力量——有人次日统计了《后浪》在B站官方账户的数据,点赞率为93.69%,弹幕率为61.44%,分享率为86.36%,这样的互动数据,堪称梦幻。
 
更多年轻人被吸引而来。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Q2, B站UP主同比大增80%。
 
B站由此出圈。连不会注册B站会员的中年人都知道,B站最懂年轻人。这些中年人里,就不乏渴望拥抱年轻人的投资机构大佬们。
 
但过高的期待,可能带来过度神化。当越来越多的快消品公司在市场部门的招聘要求中写道,“脑洞大,熟悉B站,懂二次元”,当越来越多人报着“我逛了B站就能懂年轻人”的心思涌来,试图从几则视频里了解Z世代,当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想复制B站,B站的幸福和烦恼就都来了——
 
幸福在于,人设立住了,故事让更多人听懂了,股价也上去了;烦恼在于,质疑和批评也更多了。以一季度财报为例,尽管营收等指标集体向好,但总有人盯着增速放缓整体唱衰。
 
其实,大可不必。
 
2018年3月,B站在美国上市,开盘价为9.8美元,如今是96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三年前买入1万美元的B站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它已经变成了接近10万美元。
 
三年多的时间,财富增长近10倍。这是时代送给普通人的盲盒礼物。
 
而很多人选择买入B站股票,并非基于数据的理性分析,而是多少有“为爱发电”的成分,毕竟,亏损是B站上市后很长时间都没能甩掉的标签。
 
不过,B站从来都不是一家只从数据维度就能看懂的公司。财报数据反应的只是当下,对于B站而言,人才是一切价值和想象力的根基所在。
 
更准确地说,当年的小孩子,如今的Z+世代人群,构成了它最核心、最值得期待的资产。
 
比如何同学,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在B站守着观看科技圈前辈的评测视频,并被其中的人文关怀所触动,等到22岁时,他已经成为坐拥600万粉丝的UP主,跟库克远程聊起了教育、慈善和人生选择。
这是B站特有的“养成系”模式。UP主创作优质内容,内容吸引粉丝,粉丝激励UP主继续创作,甚至粉丝自身成为UP主,这套循环带来的结果便是,B站UP主的雪球式增长。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活力,做社区生意更是如此。
 
用芒格那位渔夫朋友的话说就是,捕鱼成功的关键在于,去有鱼的地方捕鱼。
 
3
价 值
B站在造城。
 
COO 李旎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这样解释B站的商业模式:B站更像是一座城市,拥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在这里安家乐业,B站提供不同的消费场景,比如游戏、直播、影视内容、线下活动等。
 
B站想要的城市居民,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Z+世代,即出生于1985年-2009年之间的人群。
 
很巧,这也是广告主最想触达的人群。他们拥有最旺盛的消费欲望,以及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
 
随着 B 站 MAU 的不断攀升——一季度披露的 MAU 数据为2.2亿,同比增长30%。此外,陈睿此前称,2023年 B 站要实现的小目标是 MAU达到 4个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愿意为这座“城市”买单。
 
一季度数据显示,B站的广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230%。再往前看,其广告业务已经实现了连续8个月的同比加速增长。
 
 
 
此外,一季度,B站的前五大广告主行业依次为游戏、3C、食品饮料、电商及美妆护肤。嗯,任何想把产品卖给年轻人的公司,如今都不敢错过B站。
 
广告带来的现金流,从来都不止财务层面的意义,更深层次的信号,是关于平台影响力和用户价值。最多的钱,只会涌向最有光环的平台。今日头条当年崛起的重要标志,就是游戏与汽车类广告的增多——同时发生衰减的,是部分没落的门户网站。
 
不过,即使在B站被捧上神坛的日子,关于“B站被高估”的说法也一直在坊间流传。
 
B站的商业逻辑被简单粗暴地解读为:因为资本对年轻人的吹捧,B站被寄予厚望,高想象空间带来高市值,乃至相对充沛的现金流。
 
年轻人是B站的价值所在,但年轻人总是热爱流动的。青少年亚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叛逆。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发现自己喜欢的成为主流,就会选择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小众。
 
真正构成B站核心竞争力的,其实是它在过去十几年里坚持的内容社区路线。
 
在关于“我是谁”的这个问题上,B站从未动摇。这构成了用户最基本的安全感。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到,“一个成功的城市地区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街上身处陌生人之间时必须能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会潜意识感觉到受到陌生人的威胁。”B站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构建安全感,也变得更加重要。
 
截至一季度末,已有累计1.12亿人完成100道社区考试答题,成为B站正式会员。该数据同比增长38%。他们来了,也留了下来,数据显示,这些用户的第十二个月的留存率稳定在80%左右——这套以考试为门槛的玩法,其实有悖于互联网公司拉新时对用户的无限讨好原则,但门槛的设置,带来的是用户进门之后的稳定。
 
稳定,乃至稳定之下的安全感,也源于B站本身的社区内容生态。
 
B站花了十几年建设的这座城市,已经初具规模。财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已经占据B站视频总播放量的91%。UP主数据全面增长,均创下新高:月均活跃UP主同比增长22%,达到220万;月均视频投稿量同比增长57%,达到770万。
 
 
 
陈睿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提到,“社区内容生态的蓬勃发展,推送月均活跃用户数增至2.23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高达82分钟。”
 
当然,一座城市的繁荣总是需要投入的。B站也花了大价钱搞“基建”。2020年年报显示,B站收入分成成本增加了64%至92亿元。
 
这些都是B站为“长期价值”投入的成本。
 
时代的浪潮已经滚滚而来。张小龙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放言,“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22岁的何同学则感性表态,“1000年后,视频或许会像唐诗和宋词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无需多言,你我在视频中消耗的碎片时间,已经说明一切。
 
B站其实从上个时代而来。国内最有社区气质的两家公司,B站和知乎,都成立于2010年前后,这是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之前,古典互联网的最后辉煌,也是互联网流量固化之后,创业者挖掘到的最后的流量池。
 
它们或快或慢地适应了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同样的难题摆在了它们面前:如何在用户、内容与商业之间,找到最趋近完美的平衡?
 
最终,B站拥抱了Z+世代,知乎拥抱了下沉市场。于是,你在B站看到了罗翔教授、何同学和绵羊料理,在知乎看到了故事会。
 
当然,只有时间能回答,他们的答案,究竟能得几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