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越胖越傻你是你世界的主人 »

不要抱怨而是要不断总结

 润哥荣誉认证修改于08-15 09:21· 来自Android

不要抱怨,要不断反省总结,只有不断反省自己,吸取教训,改过自新,才能有投资上水平的提高。一味的抱怨对投资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找到原谅自己的借口。
抱怨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无能。只有先接纳自己,然后再改进自己。
做实体的人可以去抱怨,有些事情无法改变,比如要一刀切关闭你的厂,关闭你的矿,一刀切关闭你的店铺,也可能莫名其妙得罚款,停业整顿,大检查,统一更换设备,都是无能为力的。
做股票的一切都在你的手指上,一般不会一刀切封掉你的账户,所以,看看做实体的艰难,再看看做股票的,是没有资格抱怨的。
 
大地任我行08-17 06:29· 来自Android
长期投资适当分散,注重优秀的生意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尽量选择好的公司构建成一个组合。每过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自己的持仓,达不到要求的就淘汰,目前的仓位分配如下:
一、优秀的生意模式。白酒、水电、食品饮料、港口和电信5个行业,占了近60%的仓位,持有10家公司。
二、良好的生意模式。互联网、医药、安防、公路和垃圾处理,占了大约15%的仓位,持有10家公司和2只基金。
三、生意模式一般,但管理卓越。银行、保险、家电和石油类的公司,占了约25%的仓位,持有6家公司。
以上持仓之中,一、三类共16家公司,大都是赚钱的,仅1家出现帐面亏损,这些也是分红派息的主要来源。出现亏损主要在第二类之中,有4家亏损,原因是行业正经历激烈的变化,市场分歧比较大,而且建仓时间普遍比较短,但我认为这类仓位是将来大量获利的潜力,也是近期加仓的重点。投资16年,没想过买入之后就能赚钱,建仓时间通常是3~5年,甚至更长。
当然,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和卓越的管理,或者纯粹是主观臆想和偏见的结果,自我麻醉,让自己感觉逻辑自恰,增加持股信心和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所以,分散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为资本安全提供必要的冗余。
 
陈嘉禾
发布于2023-08-19 10:24
来自雪球
·
海南
从地产股熊市中学到的经验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男人前进的路上,岂能只有欢笑声。决心要行的路,怎能没有暴风拦路。”在2020年上映的韩国历史题材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中,饰演总统朴正熙的李星民,在被刺杀之前的晚宴上,留下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同样,在投资的道路上,也绝不只有沃伦﹒巴菲特睿智的思想和他著名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轻松愉悦。那一个个曾经出现过的巨大投资陷阱,值得每个参与其中、或者置身其外的投资者深思。
 
要知道,即使我们没有参与到一些非常糟糕的投资中,但是仔细思考这些投资问题如何产生,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才是代价最小、进步也最快的方法。”
 
资本市场的大风大浪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第一次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别人犯的错误”,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那场危机中,美国几大投资银行(也就是证券公司)直接跌到退市清盘,投资者所有的权益烟消云散。百年老店花旗银行的股票价格,也从四五十美元一路跌破一美元,残存股价不足之前的2%。
 
更重要的是,这些在金融海啸中倒下的企业,在此之前都是名声显赫、盈利能力强劲。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仅仅几年,当我还在英国上大学时,这些企业在校园招聘会上都是绝对的明星:穿着考究西装的招聘人员、加上最丰厚的参会小礼品,让学生们对这些企业艳羡不已。而且,它们之前的股票估值也并不高,通常只有10到20倍市盈率左右:一切的细节都隐藏在报表深处的衍生品上。
 
看到如此惨烈的情况,再回头看看当时上证综合指数只从2007年的最高点6,124点下跌到2008年的1,664点,背后的原因还是显而易见的高估值、而不是需要商业洞察力才能知晓的、埋藏在报表深处的衍生品漏洞,我不禁感叹全球资本市场的风浪真是够高够大。
 
从那时候起,我就明白,投资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任何盲目的自信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投资与其过分激进,不如过分保守。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放在投资中理解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
 
罕见的地产股熊市
 
从2020年到2023年,一些地产公司的股票再次上演了巨大的熊市:尤其以港股上市的地产公司为主。
 
以包含了大量港股地产公司的恒生地产建筑业指数为例,这个指数从2019年底的4,392点,下跌到2023年8月16日的1,818点,跌幅达到58.6%。其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截至8月16日)的跌幅,分别为-15.9%、-18.8%、-21.2%、-23.1%。
 
连续4年的煎熬,可想而知给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打击。而具体到公司来看,一些地产公司(不是全部)的股票价格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跌。从2019年到2023年(截至8月16日),不少在港股上市的地产公司的股价跌幅超过了90%:投资者十分之九以上的财富灰飞烟灭。
 
如此惨烈的下跌,当然会给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的教训。而对于每一位投资者来说,这样惨烈的地产熊市也都是应该铭记的一课:只有能够遇见如此的地产熊市,才能说我们的投资足够稳健。否则,暂时的盈利真的可能只是运气好而已。
 
从地产股熊市学到的经验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罕见的地产股熊市,我们又应当学到什么经验、以便在将来规避此类风险呢?
 
对于这次大规模地产股熊市的、最浅显的分析,是归罪于疫情。这正所谓“疫情是个筐,是啥都能往里装。”但是,如果仔细思考,把地产股熊市归罪于疫情是靠不住的。
 
首先,经济体中有那么多行业,为什么只有一些地产公司的股票这么惨呢?为什么有些审慎经营的地产公司也能做到安然无恙呢?其次,在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一些一线城市的地产价格甚至还创了新高:不少投资者对上海当时的房价上涨记忆犹新。
 
在疫情以外,估值也不是造成这次熊市的原因。在这次熊市中大跌的地产公司股票,其估值在熊市之前可以说非常合理。不少后来跌幅动辄90%的股票,在熊市之前的市盈率估值往往只有10倍、甚至更低,市净率则只有1到2倍,派息也非常慷慨。很明显,这不是一次由估值过高导致的熊市:这点尤其需要注意。
 
其实,这场罕见的地产股熊市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之前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以上海为例,在2020年房价最高点附近,上海内环附近较新的楼盘,价格上涨到大约12万每平米左右,而同时80平米房子的月租金只有1.2万元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960万元市值的房子,每年的租金回报只有14.4万元,粗租金回报率只有1.5%。同时,还要考虑到税费、中介费、空置期、装修折旧、出租保险等因素(给出租房屋购买出租保险在国内市场非常罕见,但是不购买保险不代表没有承担风险,这些风险的折现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按净租金回报占粗租金回报80%来估算,那么净资金回报率只有1.2%,换算成市盈率约为83倍。
 
以上的计算,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数字。而且,当时的情况在每个城市有所不同,比如北京由于对房屋实施了更加严格的限购,租金回报率就要略高一些。但是,无论用什么口径计算,包括租金、房价收入比等等,在2020年的全国一线城市地产价格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如果最基本的行业底层逻辑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那么在企业层面,无论看起来怎样巧妙的商业腾挪,都很难解决底层逻辑带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谨慎经营、收缩杠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问题是,不少后来股价大跌的地产公司,在这一时期并没有采取大幅收缩的方法来应对,有的反而继续扩张杠杆率。毕竟,持续走高的房价意味着企业经营越激进、杠杆率越高,利润就越丰厚。
 
在2020年,不少后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地产公司,归属母公司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足10%、甚至只有7%到8%。同时,短期负债和总资产的比例则动辄高达60%、70%。这样的资本结构,意味着一旦行业基本面的问题暴露出来,企业很难全身而退。
 
同时,有问题的行业基本面也会促使政策层面出台更加收缩的政策:后来著名的“三道红线”就来源于此。(三道红线是2020年政府提出的、对地产公司要求的三项财务指标,包括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大于1倍、现金短债比例不小于1倍。不满足要求的企业,继续融资受到限制。)所以,与其说是严格的政策给地产公司带来了压力,不如说是高企的房价导致了政策的出台:这和巨大的补课压力导致了对校外补课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如出一辙。
 
在糟糕的行业基本面、随之而来的政策压力、过高的企业杠杆、糟糕的短期资本结构共同作用下,一些不够谨慎经营的地产企业,终于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的这三年时间里,遇到了大麻烦。而之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也就蒙受了巨大的亏损。
 
其实,在这场熊市中,并不是所有地产公司都遭到了巨大打击。不少之前收缩战线、“放着唾手可得的钱不赚、一定要降低杠杆以应对未来寒冬”的地产公司,在这段时间里仍然活的很惬意。只不过,这种惬意是需要“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的战略前瞻才能换来的。
 
地产股熊市的故事说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从中,我们应该学到这样的经验:在企业经营中,审慎、有节制的商业步伐永远是长期成功的保障,在行业基本面存在问题时更是如此。要知道,在商业的世界中,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但是如果不审慎,却是可以亏完的。
 
 
 
打赏
转发赞取消收藏
67 转发 · 125 评论 · 116 赞
投诉
 
评论...
 
 
精彩评论(10)
 
爱德温-哈勃08-19 14:08 · 广西
我有一次去上海。看到上海的房价都到700~1,000万一套了。就一个空壳子。能值这么多钱?
1000多万块钱。你知道可以买多少东西吗?可以找多少个女人吗?要知道上海的工资才多少钱一个月?
而这个1,000万。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的住所。不是别墅!当时的房价还在涨,所以,又不可思议。这是违背常理的。
如果再继续长下去的话。上海人只有啃树皮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