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房子故事之2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18.通货膨胀下的财富。2006年,M2为26万亿;去年终于超过了100万亿。几乎一切以资源为基础的物质,都在涨价。农产品、大宗商品(总体上,具体上还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等等都无时无刻在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忽然,想讲讲经济现象,又觉得还是算了。很多人需要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仅仅是情绪的宣泄。思考----是需要门槛的。而对于多数社会大众显然这个门槛偏高。
还是讲讲故事吧,喜闻乐见,就当梦话连篇。
同事小胖买房子了,就在今年夏天。这是房价已经高到“天怒人怨”的时期,怎么可能小胖买得起呢?网上不是到处都是“早就和普通老百姓没关系”的观点吗?难道小胖富二代不成?
小胖不是富二代,恰恰相反,他是典型的贫二代。农村出身,家里没有一分钱支援,负担倒是不小。但是小胖不灰心,工作后这伙食太好了,比大学强多了,小胖一日三餐都在单位食堂吃得津津有味!小胖说,我一个人,没啥负担,吃住在宿舍,不花钱。很快小胖攒下了将近10万元,可是年轻的小胖想买房,咋办呢?他打听到,北京某家外资(好像是汇丰或者渣打中的一个)银行有个垫款贷款,几乎不要求首付就能帮他买房,当然代价也不小,利息那叫一个高。小胖说,买,利息再高,总比实际通货膨胀低多了!于是小胖买了房子,在北六环,30平米,买了后马上就租出去了,小胖依旧住在单位宿舍。小胖很忙碌,小胖很开心,他笑着说“别看房子小,起点再低也比不动强。我没什么指望,没人能帮我,一切都靠我自己。等以后实力强了,再买个改善型的,有这个房子垫底,以后无论是租是卖,都有基础了。”如果,小胖都能做到,那么......
19.经历了更多的事情,看透了更多的规律,我放弃了在技术路线上继续走下去。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至少对我而言。有些外力是个人之力不可更改的,比如以我现在在单位的资历,如果我进的是一家百度这样的公司......生活没有假设,只要能在自己的路线上做好,就可以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坦然。
转眼到了2010年,因为有一个事情到来,我把房子做了抵押。最后,那个事情没成,就又把抵押贷款还了。这一折腾,连手续费带利息数万元没了,我觉得没什么。不是这个钱数少的让我觉得无所谓,而是人只要做事,就有成败,只是概率问题。事情不可能按照个人意志转移,成功与否,只要你努力就足够了。
此事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使得我熟悉了抵押的流程,在以后限购限贷的政策下,这是一个技巧。
2012年,决定换一个学区房。北京的学区房,易涨难跌,事业前进、刚刚小有积蓄的我决定试试。总价自是让我咂舌,但好在我有一个小房子,卖掉新新的小房子,买来旧旧的学区房,支付出艰苦劳动积累的金钱,贷款背上重重的压力,难免心中不平衡。但世界就是这样,便宜有便宜的原因,贵有贵的道理,无数人拿钱来做出的选择,肯定有他的道理,市场比我们单个的个体更加公平和理性。
因为是二手房,首付很高,里面包括了我卖小房子的钱、自己的积蓄和一部分抵押贷款的钱,心疼是肯定的。过户时候,中介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子,小伙子刚刚在四环买了一个40多平米的,单价三万多。他得知我首付了那么多,说“你可真有钱啊!”我一时之间没适应过来,我怎么也成了有钱人了?随口答道:我也没什么钱,只是有个小小的房子可以周转一下。还是小胖说得好:“别看小,以后再做什么事情都有个基础了”。
20.当你付出大代价、大魄力做一件事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多种情况,买房人每一个都会想到的是,跌了怎么办?我就想过,当你调动思考多方分析后作出的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定是对的,谁也不能。跌了怎么办?跌了,那就跌了,认了。我并不是从零开始,就算不买,跌了,原有的房子不是一样跌嘛。做事都有风险,技能上坚持风险可控,心态上强调心理承受。
所以,当六个月后,我得知这个房子涨了多少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兴奋。说实在的,没想到短时间内就有百万为单位的涨幅,但是我受得起这样的奖励,因为我付出了劳动和汗水得到的金钱,用头脑分析做出的决定,得到的一切是我付出努力、承受风险而获得的,我担当得起。
21.如果是购买二手房,成交的因素是什么?
关键的是买卖双方的心理期望与博弈心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买方和卖方是否好说话,比如中介的技巧是否有效等等。这次成交,中介的因素也很大,这家中介是北京的新星,强悍在作风,强大的协调能力.....很多情况下,如果其他因素差不多的话,进了他们的店就基本成交后才能出来。
这家中介虽然在行业内比较新,但是因为良好的业绩,现在竟大有强劲追逐第一品牌链家的趋势。首先,他们不直接让买卖双方对话,否则极容易出现买方要求降价--卖方不降---双方心里有火气--最终一拍两散的情况。他们采取的措施是,由中介和双方谈,然后针对任何出现的情况从中协调,这样双方不见面,不至于谈僵。所以,这笔交易很大程度是中介促成的。比如最后双方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基本都到了各自的极限,但就是还差一万没有谈下来,最后中介店长拍板,从我的中介费里降一万,最终成交。
这个学区房也算有意思,下午5点多第一次进入这家中介的店里,凌晨2点钟成交。我和中介说,你们挣钱真容易,几个小时挣了好几万。中介说,那还有别的情况呢,有人来我们这里看2年,我们付出无数时间精力,人家最终也没买,但直到现在都在执着地看房ing。谈判中,中介兴冲冲的进屋大声说,降息了!我当时还不信,掏出手机上网查看,果然降息了。2012年夏季,央行连续两次降息,这就是其中一次。不可否认,正处于谈判中的我当然会受到影响。当你举棋不定的时候,也就是向左、向右,做哪个选择都难以决定,那就说明两个选择其实都无所谓,一个微小的因素促进你,就可以偏向天枰的另一个方向。对于难于抉择的选择也是,努努力,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不再后悔,认了。
中介以独到的看人眼光(肯定是双方都诚心买卖并具备经济实力的),调节和撮合双方的心理预期,并达成交易。很多人离开这家中介都要说,这帮年轻小伙子们挺牛的,当然,在强势市场中,买方应该对中介的促成交易作用心存感谢的。
22.再说买卖双方。当时能够成交与卖方人好也有很大关系,卖方是高级知识分子,夫妻双方都是某高精尖领域的科研单位的领导。之所以卖房,是因为人家的孩子非常优秀,全国数学比赛取得极好成绩,虽然尚未毕业,却已经提前拿到了北京市顶尖中学的入场券。他们急于卖房,然后去那个顶尖学校的附近换一套大户型住房,都是为了孩子。
成交后办手续的几个月里,房价眼见着呼呼上涨,而我交的定金并不多。换句话说,如果卖方反悔,即使加倍赔你定金,对卖方也是合算的。到办理过户手续的后期,我曾经感叹一声,现在就是拼人品的时候了!!!而人家不愧是高级知识分子,言必信,办理完成全部手续。记得交房过户的时候,房子本身已经涨了X十万了。
并不是所有买家都这么幸运的。负责为我过户的中介小伙子,就告诉我,同一个小区了,一户老北京的老头老太太卖房,因为房价涨了厉害,所以拖着人家买方,死活不给人家过户。我问,那后来如何了?小伙子告诉我,买方给涨了5万块钱,总算过户了。
我想了想,如果我赶上这些事情怎么处理。有时候,重要的不是谁更合法谁更道德,而是谁更能认清形势。买方严格按照合同,卖方却不遵守,买方当然心里不平衡。但是,这要看市场情况,在强势市场形势中,卖方就是占据优势,他甚至完全可以毁约,然后赔款,他依旧是经济上划算的。所以,重要的不是谁“有道理”,而是谁“识时务”。换做我是买方,这种情况中,我也会涨钱的,尽管合同已经约定了价格,尽管你是守约一方,但人做事不能死心眼。
我是先买后卖。定下学区房后,就卖了自己的小房子。买房的一户是老两口给在北京的女儿买,我也是能充分体量人家。最后过户的时候,水电燃气里一共五六千元,都赠送给了对方。到现在买我房子的女孩,财产也升值了大几十万,我作为卖方的时候,人家买房有收益,也是很为人家高兴。
23.回想过去,2007年的时候,有线电视曾经有个置业频道,大约是七十几频道,当时有一档节目叫做“带你看房”。
当时的节目制作还是比较粗糙的,主要有一个叫小唐的小伙子,和一个女孩,带着观众去看当时北京的楼盘。虽然节目策划和制作都比较幼稚,甚至屏幕上会出现看房群众为小伙子小唐介绍对象之类的对白,哈哈,但因为定位很好,能够同时迎合观众与开发商两方面的需要,所以节目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个时候我经常看。可惜不知为什么,这个节目很快就没有了。
记得当年看节目的时候,我总说,这么个房子就七十万,太贵了!呵呵,现在的价格对比当时2007年,我也就什么都不说了。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几年过去,思考一下,这样大的分析偏差到底是为什么?所谓,智者时时反思,愚者句句反驳。面对时间这个最公平的坐标,当我们错了,我们会怎么做?是像无数傻愤青那样肮脏怒骂,还是反思自己,找出偏差的地方,思考提高,作为未来的经验?
分析一下,我觉得当时我的偏差主要在于思想远不如今天的成熟,当然也有世界形势发展本身的不可预测性。具体而言,有几点:
24.首先,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很快,一家百年历史的大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竟然倒台。然后以此为起点,全球经历了一场大金融危机,贝尔斯登倒下,美国汽车巨头陷入困境,次贷危机爆发。这个危机延续至今,北非政局动乱,欧洲债务危机,乃至现在的中国政府地方债等等。直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这次大危机是会得到解决,还是刚刚开始。而全球主要经济体,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非洲小国,解决的方案虽然千奇百怪,但竟有一个共同点-----印钞,印钞,疯狂印钞!
中国的情况也是同样复杂。自身问题与外在环境同时恶化,直接导致了疯狂的货币兑水!虽然我们的统计局CPI只有2-3,但是普遍认为自次贷危机开始到现在,中国大陆的平均货币增长为每年17-20%。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我们身边那么多东西的价格大幅上涨,都与此有关。我一再强调,愤青怒骂本质上是缺乏足够的思考能力。中国政府固然有其迂腐、霸道、荒唐、骄横的一面,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的大趋势。好比一条商业街,所有卖猪肉的商户都给自己的猪肉注水,唯独你不注水,那么结果,就是人家用注水猪肉换取你的。所以这一阶段内,流动性的增加应该算是一个大趋势了,并非单一国家可以逆转。
其次,当时我还没有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逻辑。不明白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与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逻辑。我只知道政府因为卖地发了大财,却不清楚,卖地收入补贴了招商引资(这一政策已经度过了积极意义的阶段,正在成为一个天怒人怨的制度)、补贴了保障房建设、补贴了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地方债目前看来是个无底洞,奇就奇在,没人知道它到底多深,一旦土地市场发生波动,政府应对只有两条:加税或者印钞。而前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去做也是杯水车薪、饮鸩止渴。
25。第三,当时我虽然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所了解,却没有深入了解背后的逻辑。当国人“翻身做主人”的时候,迎来的只有30年的动乱、内耗,三年饥荒的累累白骨,十年内乱的虐待迫害。具体到国人的住房方面,经过共和国的多年建设,我们终于从解放前的人均4点几平米的,到了70年代末期的,3点几平米(这翻身主人做的,越来越没地方翻身了)。如此欠账,我们都有过体验的,想想小时候的城市,大家都挤在猪窝一样的地方,想想工业城市拥挤的筒子楼就会知道。中国的房产建设,严格来讲是98年以后才开始,而人口的自由流动,大致也就是90年代开始。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有一项叫做“粮油关系转移”,这应该是现在大学生们见也没见过的了。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继续这一趋势,并有所分化。农村人口进城镇,小城市的去省会,能力强的去一线核心城市。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生活奋斗的轨迹以及随之形成的购买力支撑重点城市的房地产。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几乎都在按照这个轨迹在生活。外企的同事,现在都是高薪阶层,娶妻生子,老家的老人也接到北京来照顾孩子,以后老人老了回老家没人照顾,很多老人都会在城市里陪着自己的(有出息的)孩子渡过晚年。还有相交多年的一个朋友,我亲眼所见这些年来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奋斗之路,从最开始买辆捷达都要贷款,到现在的年个人所得税要交几十万,从最开始的私营公司的小职员,到现在企业并购案的项目负责人。
现在的房价贵不贵,贵,但很遗憾,非常可能它还将更贵!
你能不能买得起,不能,但很遗憾,有很多人能买得起!
羡慕嫉妒恨,是没有用的,真正有用的,是让自己成为成功者中的一员。社会竞争的失败者们,继续在网上骂吧,因为除了这个,也做不了别的事情。
27.奇怪?被列车了吗?那个高铁火车叫啥鞋号的。
那就留个天窗吧。实话难说啊。
中国的未来,我们将面临非常艰难的前景,前阵曾有学者说计划生育的危害可能要大于某十年的危险,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多种利益,中国的人口政策至今未调整,我个人认为,已经晚了。我们多数人的晚年将面临危局。
一些事情的发展轨迹,不是任何个人能够影响的。有个不恰当的比喻,过去明星们爱做个什么盖中盖的广告,就像一个人,到了老年,无论如何,体内钙质都会流失,那么谁能够相对好些,无非就看年轻时候体内的钙质的情况谁积累的更多些。
个人的财富也是这样,如果你不是索罗斯,一般情况下,50岁以后挣钱会很难。对于多数人来说,晚年想过的好些,主要靠30-50岁的积累。以中国的人口结构,未来我们的孩子们会很艰辛很累,如果我们能在能力所及,尽量好地照顾好自己,他们的负担就会轻那么一点点。中华的传统,年轻人要赡养老人,那么,老人也应该体谅年轻人。现在的财富积累,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也是为下一代的未来,让他们小时候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在壮年时候的负担不要过分沉重。
古代,你可以做个陶渊明,现在社会不行,只会吟诗是不行的,没人白给你酒喝。一切都是经济社会的规则,你当然可以鄙视金钱获得尊严,但那应该是在你能够自强自立的基础上。经济上不能独立,在当今社会不可能获得尊严。
28.房地产是不是好的投资品?
这个问题咋说呢?看对谁。我说,如果你当年能投资阿里巴巴,那你脑子要进多少水才买房啊。
但要保持清醒,第一,阿里巴巴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投中的,当年亚洲首富孙正义,投了几百家企业,真正能够成功到这个地步的也就几家而已。你觉得你的资源、判断力、交际圈和投资团队,可以比的上孙正义吗?第二,你要防止某人冷不防,比如只掏了几个亿就从你口袋里抢走了支付宝。这样的大尾巴狼,你有足够的能力对付吗?我知道雅虎都没办法,也许你更牛一些?
再看看最近的余额宝,入股的都是权贵,甚至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还是冷静冷静吧,几亿人出个马云,你未必就是他;你想投资,上赶着拿钱,人家也不会让你进;你进去了,对于狡猾足够的老江湖,你未必能控制住他。
类似的领域还有很多,古董文玩、翡翠和田等等,每天都在创造财富故事,但要求人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你要是有这本事,真的比投资房产容易暴富多了。但要看清自己的斤两,连最大众的房产都没玩明白,就别去走险招了。
29.随着职业发展的顺利推进,生活在逐渐变化。用家里老人的一句话概括:一辈子生活紧紧巴巴的,现在终于不用太怎么考虑省钱了。
就像我最开始说的,确定买房的话怎么筹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对大趋势,做一个好的趋势分析者。
记得一个同学,家里为山东某县级城市的垄断系统,在当地算是不错的单位。他父母在90年代出去,费多年之力,攒了7、8万元钱。非常满足,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了,可是在银行存到现在已经贬值的基本差不多了,现在这笔钱连同利息,又能做些什么呢?
当年父母支持我购房的钱,算上银行信贷杠杆,已经升值了数十倍。更为关键的是,父母的钱在我初入社会的时候,给我一个好的起点;而我则用正确的分析,获取了回报。所谓不依赖于父母是一根筋的思维,懂得变通,加倍回报,才是明智!因为我的决定,现在全家都已经在北京彻底安居下来,一家人在宽敞的房子里,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当年父母在我起步阶段的支持,现在已经逐渐开始获得回报。这些年,我为家里老人办理了北京户口(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最近又为父母买了住房,在他们自己的名下,一套比家乡城市更宽敞、更舒适的一线城市住房,属于家里的老人。这是他们应有的回报。
30。炎热的北京2013年夏季,某商用房楼盘,刚刚签了合同的我心里似乎没什么感觉。
因为现在早已不是那个为5万元首付款而倍感为难的年轻人了,当然也不会再为一些普通的不动产或悲或喜。现在的我,虽是开着不起眼的经济型轿车,按时上下班融入京城的滚滚车流,但十年奋斗,有了自己的事业和一定的经济实力。
所谓安居乐业,就是在一线城市通过自己的奋斗,有了立脚之地,奋发图强,事业上获得了还算成功的发展。家人老有所养,幼有所学,不用担心被房东驱赶;成年人是家中的职业主力,事业成功,有一些积累,就算意味外因素离开当前岗位,所积累的足够支撑若干年不必为生计发愁。
有几个朋友,实业界的老板,资本界的新贵,大家一起或做些事情,或聚于京郊山上品茶清谈。虽然我没有自己的公司,但如果做事需要,随时可以找到很多朋友的法人实体配合做事。事业步入正轨,剩下的事情就是能走多远,那要看命运的安排。而本人则云淡风轻,平淡中略带愉悦,因为现在的生活之路,正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