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阿基米德Biotech雪球评论汇总(20210603)阿基米德Biotech雪球评论汇总(20210605) »

阿基米德Biotech雪球评论汇总(20210604)

 阿基米德Biotech

来自雪球修改于2020-09-14 09:27
心系一处,医疗器械未来可能涌现最多的10倍股
来自阿基米德Biotech的雪球专栏
 
有幸应集思录 @Penny 小姐姐之邀,对生物医药投资做一个回溯和思考。
 
我是2015年开启半职业投资的,至今持仓市值翻了两番。投入的部分本金是卖掉一套房子所得。卖房炒股?似乎一开始就充满了癫狂和博弈的意味,事实上房子是2013年卖掉的。2015~2016年,做低风险套利,以分级A为主,感谢集思录。2017年初,全面转向生物医药投资。
 
还记得那个初春午后,在喧闹的大街上,“我不想再等了,“于是拿出手机,用30%资金买入恒瑞医药,一次性建仓完成,做了一生中最有勇气的决定,到现在没有卖出一股,成本20元。
 
一、建构一条低风险的封闭路径
 
我的投资理念可用一句话概括:立足于基本面的(生物医药)成长股投资,并且长线持有。
 
投资者喜欢引用尼采的那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然后一上场就被杀死了。面对浩瀚无边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无穷数据和变量,个体的应对能力非常不匹配,与风险正面相对几乎没有胜算。
 
境由心生,在股市是成立的。许多在现实中体面的人,却在市场中过着卑微的人生,他相信庄家、收割,那么丛林法则就是真实存在的,他每天都会遇上庄家、收割。他自认为是强者,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然后猥琐收场。
 
有没有一条路可以绕开这些丛林,或者这条路本来就平直宽阔,岁月静好。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孙子兵法》最著名的一句话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认知问题。
 
我首先要认识自己是弱者,外部风险不可能战胜,自身弱点不可能克服,不要指望依靠主观努力取得投资成功。
 
从弱者思维出发做减法。
 
我可以建构一条封闭路径,屏蔽外部风险,隔离自身弱点。确定性、程式化,尽量减少主观性,最大程度降低出错概率,风险和弱点依然存在,只是无从暴露。
 
第一件事是选择赛道。“我曾经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奇迹,云南铜业从9元到90元,然后从90元到9元,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周期股坐过山车,烟蒂股沉闷冗长,科技股节奏太快,“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在一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过几年,有些行业可能整个都消失了,而生物医药永续,虽然有科技属性,但头部公司会长期存在。生物医药赛道的优秀现在已是共识,不多讲了。
 
第二件事是选择股票。高瓴张磊说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话,“选择与谁同行,比终点更重要”。在生物医药投资之初,买入每只股票,我会至少准备一年。2015年第一次股灾时,开始观察恒瑞医药。千股跌停,恒瑞刚开始也大跌,但很快就不跟了。当时对生物医药了解甚浅,但是依据经济学原理,价格包含了大多数信息,随后,分析研发管线、管理团队、商业能力、财务数据,特别注意到恒瑞上市以来没有再向市场融资一分钱。这样一直到2017年初,我再也等不下去了。2017年中相继买入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药明生物40元时没买到,就一直观望,因为不是太理解估值和护城河,直到两年半以后,终于想明白了,100元附近买入,也不觉得晚。选最强的行业最强的股,依附于强者,这就是弱者生存逻辑。与其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在风险重重中取得超额收益,不如让这些强势股去熨平波动,跑赢指数。
 
第三件事是选择习惯。前面说了隔离自身弱点,其实不能完全做到,并不是说选到好股就风平浪静了。也许是以前做分级A时对几厘钱差价都比较敏感,有了日内交易的习惯,总是忍不住做T,高抛低吸,降低持仓成本。然而注定失败,做对9次,做错1次就全盘皆输。除了恒瑞医药不敢动以外,几乎所有持仓股票都被买飞过,有时想都没想,抬手就卖掉,然后被迫追高买回,恶习深入骨髓。所以,长期以来我的所有烦恼皆来自于股票上涨。这种交易习惯直到几个月前才完全戒掉,后来规定自己只能做正T,低买高卖,然而,港股加仓需要非常慎重,2018年底,连续加仓中生、石药差点把我拖进无底深渊。选股也经历过冲动,有两三只股票准备不足就买入,然后很快止损离场。所以,最好的习惯就是多数事情都不能做。
 
“先胜而后求战”,在集思录,成功投资者都设定了自己的边界和路径,有人只做可转债,或者主动基金,或者折价封基,或者ETF。
 
二、创新药的估值和选择逻辑
 
赛道和习惯选定之后,不会变化,剩下的唯一可做事情的就是选股。现在谈一下对生物医药股票的理解。
 
如果说A股95%以上都是垃圾,可能不会有什么反对,在生物医药行业也是这样的。即使2019年以来全体生物医药涨到泡沫化,依然坚持这种观点。在一个板块整体无差别上涨的情况下,平庸股票上涨来自于β,拉长时间,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思考一个经典问题:这一切到底是能力还是运气?个人选股能力是否被证伪?
 
投资医药股,看PE、PB帮助不大,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研发管线、现金流、商业能力。
 
这里借用“不可能三角”概念,并非意在互斥,而是三者很难兼备,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都不能同时做到研发强、现金流好、商业转化率高,两只手向空中抛起三个鸡蛋,左支右绌,总有接不住的时候。
 
能否打破“不可能三角”定律?以这个基本面标准筛选出来的企业只有6家,恒瑞医药、迈瑞医疗、中国生物制药、瀚森制药、石药集团、齐鲁制药(未上市)。最终表现就是非常有韧性,能够平滑经济周期和政策冲击,每季都能交出稳定的财报,无惊喜,无惊吓。
 
为什么出现不可能三角现象?现金流是生物医药的中枢环节,造成企业各部分的紧张、牵扯关系,非常难以平衡。如果一家企业看上去很好,但是某方面存在重大瑕疵,那么只能惋惜了,木桶最短一块,几乎不可能补上。
 
先来看段永平早年的几句话:
 
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
 
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
 
这是非常重要的判断,直接可以得到一个推论:投资生物医药,不需要专业知识。
 
我以前做低风险套利,需要量化分析,需要计算,而做股票是非线性思维,定性分析,常识足矣。
 
生物医药的研发管线,是投资的进入障碍。书本上讲,生物医药估值采用DCF模型,对pipeline进行未来现金流折现。然而并不能量化,恒瑞和中生,管线繁杂而不透明,未来的商业变现也不能精确。迈瑞一年500个注册批文,一个都不公告,只在半年报、年报简单罗列,普通投资者要整理出完整的管线是不可能的。所以,未来现金流折现是思维方式。
 
不需要生物医药专业知识,只需时间和常识。但是你需要一直看,用一年时间每天都看,你就会明白,恒瑞、中生管线丰富,梯次推进,层出不穷,就像投资分散持有蓝筹股组合,东边不亮西边亮,风险很小,波动不大。石药恩必普、中生安罗替尼、恒瑞阿帕替尼、PD-1,都是把爆款的商业价值榨干到极致的经典,商业能力不用怀疑。这些都是定性分析,研发管线、现金流、商业能力能够判断出强弱程度即可。
 
现在从市场和价格的角度来解读当初恒瑞医药、迈瑞医疗、泰格医药、药明生物的买入逻辑,并非提倡立即买入当前整体泡沫化的生物医药。
 
在一个完全市场中,价格包含所有信息,而股市长期来看是有效的,并且越来越有效,所以应该承认市场长期选择的合理性。
 
如果一只股票上涨,不是短期资金炒作的结果,并且长期向上,那么股价就是市场长期选择的合理结果,背后有基本面的逻辑。股价反映的信息,你可能理解,也可能不理解,但请保持敬畏。
 
如果以市场价格来筛选最好的生物医药股,标准就是:
 
不是新高,就是在新高的路上。
 
恒瑞医药、迈瑞医疗、泰格医药、药明生物都符合这个标准,中国生物制药差一点,石药集团差得多一点,那么,股价肯定包含了市场担忧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呢?无论如何,很长时间石药都不值得重仓配置,我在20元左右将其仓位减掉一半多,当然现在性价比却很高了。
 
只看三次股灾中的表现,哪怕对生物医药一无所知,我也会选定恒瑞医药,而且,恒瑞在熔断股灾之后不到半年,又创出新高。
 
好标的可能一开始就给出非常高的市盈率,2017年6月,药明生物上市,市盈率在200到300浮动,当时不可想象,进入港股通后最低价40元,现在股价4倍,市盈率却降下来了。所以,对于生物医药,市盈率有时是噪音。药明生物比药明康德前程远大,先于恒瑞医药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未来5年有希望做到CDMO全球第一,超越瑞士龙沙、三星生物。
 
优质的生物医药股为什么享受高估值?确定性溢价,我在2017年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有了更详细思考。一家生物医药头部公司,拥有既深且宽的护城河(进入障碍),形成寡头垄断,远期稳定增长是确定性的,未来现金流也是确定性的,所以,当期股价会提前反映这个信息。加上市场参与者博弈,如果这家公司合理估值是35PE,未来确定性增长也是共识,他去年买是这个估值,你今年买也是这个估值,随时在这个估值等着人上车?哪有这样的好事,所以早来者享受溢价,后来者支付溢价。投资太难了,你明知这里有确定性,标价却高得不可接受。
 
做投资应该有多元并存的辩证思维,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去年我写过一篇《投资股票,过于看重估值是错的》,只看市盈率、市净率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另一个极端,很多人完全不看市盈率、市净率,几只疫苗股完全是史诗级泡沫。
 
但优质生物医药股溢价不可能消失,合适的做法不是股价低位买入,而是溢价低位买入,如果给你低价,反而很可疑。大部分年份,因为大幅回落,11月、12月是长线投资建仓的时间窗口。
 
对自己狠一点,花一年时间看一家公司,拒绝平庸,甚至优秀,直接拥抱卓越,等待伟大。
 
三、医疗器械可能涌现最多10倍股
 
在自己的投资指引中,第一句是“ 总有没想到的事“。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然而,认知有一个过程,即使很熟悉一个行业或公司,每读一次读财报、研报,都会有新发现、新理解,然后买入意愿和持仓轻重也会有调整。
 
这些年,过于聚焦制药板块,以至于医疗器械、疫苗、医疗连锁被遗漏,早该做加法了。今年布局了新三板的疫苗、创新药、医疗连锁公司,投资逻辑是估值差,成功了10倍以上收益,失败了亏小钱。
 
创新药布局已完成,不会再增加持仓,新生代企业只有两三家值得投资。由于信息认知完全,加上集中采购、技术迭代,创新药不会有超额收益,而且担惊受怕的日子会越来越多。
 
直到2019年11月上车迈瑞医疗,才认知医疗器械领域的潜力和前景,是未来投资最重要的方向,值得全覆盖。分享一下初步理解,以激发各位更深入思考。
 
1、未来十年,医疗器械可能涌现最多的10倍股。跨国大药厂增长停滞,股价长期横盘,而器械公司仍在高速增长中。由于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术式升级的驱动,国内器械行业增速更快、空间极大。
 
2、器械比制药容易理解,各个细分赛道分别花几天时间就可以熟悉。器械各个赛道的壁垒比较清晰,领先者几乎不会有落后风险,站在投资的角度来讲,只要不是买得过于高估,不会有很大风险。因为壁垒明确,器械厂商跨赛道竞争很难,只有通过并购,所以有适当商誉是正常的。
 
3、很多细分器械厂家以后可能成为全球龙头,比如心脉医疗,有这个潜力,未来不可限量,这是国产替代完成之后的增量空间。器械难点在于市场容量,也就是市值天花板,这个不好判断。后来看到一个评论,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全球市场空间呢?医疗器械是中国人擅长的领域,高端制造,逐步改进和跟进,远比药品的创新更适合中国企业。参考南微医学的耗材的全球化。” 南微医学海外销售占一半,本来内镜诊疗领域容量有限,但是做全球市场,空间一下就打开了。
 
4、医疗器械估值比创新药高,医疗耗材估值比医疗设备高,主要细分赛道有体外诊断、低值耗材、医学影像、心血管、骨科、眼科。与全球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分布情况相比,国内眼科处于起步阶段,提升空间非常大,但没有像样的公司,不容易判断哪家未来会做大。骨科市场容量比较大,未来可以容纳两到三家千亿市值企业。心血管又有多个小赛道,只有微创医疗一家横跨所有。小赛道可能跑出多家种子选手,高瓴在所有做介入瓣膜的上市公司都有布局,生怕漏过一家。
 
5、医疗器械公司分为平台型和单赛道。对平台型公司不应有大市值恐惧症,外延并购和创新驱动,可打开成长天花板。迈瑞医疗依然是成长股,骨科未发力,还有众多细分赛道没进入,未来股价超过贵州茅台不是没有可能。威高股份被认为以低值耗材为主,但把毛利率做到60%以上,医疗器械15个细分领域威高集团进入了11个。微创医疗覆盖了所有高端前沿领域。个别单赛道公司也有平台化趋势,打开市值扩张空间。为什么大博医疗估值比凯利泰高?有种解释是流通盘小,有庄股可能,但也应该看到,大博医疗涵盖了创伤、脊柱、微创外科、神经外科、齿科、关节、运动医学领域,有平台化雏形,可能市场对此给出了溢价。
 
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足够广阔,细分赛道多如繁星,每个赛道都可能出现优秀公司,值得提前下注一两家企业,实现全覆盖布局。
 
现在觉得看盘和交易是最不重要的事。未来的收益来自于认知,总有我没想到的事,有一种紧迫感,每天阅读财报和研报,都有新的领悟。
 
 
 
 
 
阿基米德Biotech 来自雪球修改于2020-10-16 00:24 为未来十年建仓,我的医疗器械全版图 来自阿基米德Biotech的雪球专栏 每年秋冬季节,是生物医药长线建仓的时间窗口,去年11月,入手迈瑞医疗、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以自己满仓生物医药的经验,越到年尾越是低落,然而萧杀之中,正蕴藏着未来生机。 创新药20%定律 以后不想再在创新药上浪费过多时间,因为个人布局已经完成,而且制药企业面临两个“20%陷阱”。 成熟药企很难逾越20%——扣非净利润增速和ROE。2019年以来,制药企业波澜壮阔的无差别上涨,主要来自于价值重估,也就是大家嘲笑的“赛道好”。今后股价上涨的驱动将来自内生增长,而面临集采扩大、医保谈判、技术迭代、竞争红海,创新药有失速的风险,能够长期保持净利润20%以上增速已属不易。创新药四大天王,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瀚森制药,大概率保持这个速度,这一两年中国生物制药坠入低速泥淖,20%可望而不可及。各个优质细分行业,少数企业可能高于这个增速。随便买一只医药股,请做好收益不及预期的心理准备。 新兴药企很难逾越20%——存活下来。二八生死规则已是非常乐观了, 18章A港股10年以后最多只有20%还会存在。新兴药企管线过度重复,做了太多生物类似药和PD-1,供给过剩,利好药明系,但迟早要出清,泡沫破灭可能会以一两家明星企业破产、卖身开始。不过,在一片混乱踩踏中,总会有几家从没听说过的黑科技公司忽然出现,幸存下来。创新药残酷物语,对个体而言,悲剧,但是整个系统却得到进化和跃升,有积极意义。所以,新兴药企不能随便买了,如果没有能力深研,信达生物和康方生物就够了。 最后忍不住说一下百济神州。一个人年青时侯,满身缺点,总是会得到很多宽容和鼓励,但是到了四零五零,即使很努力,但连看一眼都令人生厌。百济神州在研管线,如果不顺利商业化,自我造血,面临层出不穷的新生代冲击,转眼就平庸了。百济,不要装嫩,以为自己还年轻,可以大手大脚花钱。 投资者也不要以为高瓴不会错。百济神州此次纳入港股通,市值超过1600亿,还能有多少空间,建议避开。 小公司大行业 踩完创新药,再来闪亮推出医疗器械。 为什么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医疗器械领域,市值小于500亿的细分龙头,未来利润增速可保持在40%左右。即使大如迈瑞,面对浩瀚的蓝海,也不过是中型成长企业,未来利润增速可保持在20%~40%。 医疗器械存在一定泡沫,单个公司涨幅已有几倍,但以行业来看,旅程刚开始,未来空间远大,可谓小公司大行业。 我始终相信,医疗器械是中国人擅长的领域,工具理性大于想象力,循序模仿和改进,日臻精良,又接地气,兼具性价比。除了骨科创伤、冠脉支架少数领域外,高值耗材领域,进口与国产的比例大致是七比三,所以,国产替代是重要的增量逻辑。 第二个逻辑是渗透率提升。部分医疗器械也具有消费属性,随着支付能力、个体意识的变强,改善生存体验的产品需求会日渐放量。 福特说,“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供给不是被动满足需求,医疗器械的术式升级、产品迭代也可以创造需求。 还有一个逻辑不被注意,就是集中度提升。高值耗材领域,国产占比低,而低值耗材领域,集中度低。据威高骨科招股说明书,骨科创伤领域,国产化率超过70%,但是龙头大博医疗占比出乎意料,仅有7.8%,威高骨科占比4.7%,而杂牌拥有60%份额。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不具有国产替代逻辑的创伤领域,大博医疗还能保持高速成长。 与创新药相比,器械研发支出要低得多,也有面对集采、医保的掣肘,但程度轻很多,因为存在大量非标,并且部分领域国产还很稚嫩,有关部门不敢下重手。至于迭代和竞争,器械注重经验积累,过往可为现在赋能,技术演进有连续性,而创新药的技术跃进,可能出现断层,一切重头开始。器械各个细分领域壁垒清晰,领先者几乎不会有落后风险,厂商跨界竞争很难,只有通过并购。 大家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制药企业上,建议可适当转向医疗器械,年尾是长线布局的时机。 当前医疗器械估值是解不开的心结,有三点判断供参考: 1、年内主升浪已过,进入贤者时间,存在泡沫,剩下的时间不要指望收益,能少亏已很幸运,短线投资不适合参与。 2、溢价不可能消失,不要指望股价低位买入,只可能溢价低位买入,着眼长远,内心释然。 3、股价可能两三个月伏在地上,11月节点可能大震荡,有足够时间认知和思考,有数次上车机会,同时也可在反复震荡中降低成本。 在艰难的秋冬时光播种,明年春季行情一定会有收获。 器械版图雏形 分析医疗器械的文章,总有大量图表和数据,不过是抄来抄去,现在以自己的认知和建仓经历,来谈一下对个股和细分领域的体会。 速览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长性,我依照以下步骤: 股价长期表现(一直向上),历年增速(不低于20%),如果盈利,看一下ROE(20%左右),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龙头或潜在龙头),研发管线(增量空间)。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前五大领域为体外诊断(13%)、心血管(12%)、医学影像(10%)、骨科(9%)、眼科(7%)。 以下为本人现有持仓。 眼科 国内眼科在整个器械中占比仅为1%,天花板可谓最高,复合增速高达20%,国产处于初级阶段,标的稀缺。眼科行业(器械、连锁、用药)具有一定消费属性,可谓钻石级赛道,历来出强势股,估值直接打在最上限,真的体现了“赛道好就可以为所欲为”,即使股价腰斩,你又放弃所有节操,也难以闭眼买入。 眼科器械仅有3只股票可选。欧普康视股价一直向上,营收利润历年保持40%左右增速,ROE高于20%,角膜塑形镜国产龙头。跟长春高新一样,饱受争议,却屹立不倒,把单品商业价值榨干到极致。后续管线和运营主要围绕角膜塑形镜做优化,最多扩展到眼科药品制剂,进展有待观察,中短线绝对没有问题,但长线持有“单品独大”的公司还是有些忐忑。昊海生科手握眼科、骨科、医美三个黄金赛道,可是经营萎靡,股价也长期不振,水很深,线很乱,看不懂。 爱博医疗7月底上市,可能是格局唯一能看的眼科器械公司,“开发眼科全系列医疗产品,包括植入类眼科耗材、手术器械、手术设备、视光产品、眼科制剂,覆盖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病变。“但现在人工晶状体占营收90%,角膜塑形镜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线上,有几个国内领先产品,多焦人工晶状体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上市加速,用于近视矫正屈光手术植入的ICL晶体已临床入组。还有一组前沿产品未被注意,因为财报没有披露,而是出现在招股说明书中,包含了技术难度最高的人工玻璃体。 这是爱博牵头的一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眼科高值耗材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将在爱博进行成果转化及试生产,预计明年6月会有初步结果。 原来预估爱博医疗最高150,没想到冲过300,上市首日最低点185,至今未破,后续走势未知,但不可能有令人舒适的价格。 骨科 骨科是我重点布局的细分领域。三大器械平台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微创医疗都含有骨科业务,其中,骨科营收排在微创医疗细分业务第二位,以海外为主,国内拓展空间很大。关节是骨科中最优细分赛道,所以选择爱康医疗。今年4月爱康以4000万美元收购美敦力旗下全资公司理贝尔,涉足创伤、脊柱业务,开始向骨科全系列扩展。上半年爱康净利润同比增长25.7%,超出预期。股价在20元上下徘徊,表面上是受关节集采影响,其实就是涨多了。港股趋势性很强,涨跌都过头。 心血管 心血管涵盖多个小领域,可以诞生器械行业最多的大收入、大市值公司。乐普心血管布局全面,技术领先,但最后没买,考虑两个问题,瓣膜介入落后很多,未能专注于器械,没有前途的原料药和仿制药业务直接拉低了估值。冠脉介入板块,国产竞争激烈,微创、乐普非常强势,吉威医疗、赛诺医疗活得窘迫。冠脉支架国产占比超过70%,但冠脉介入耗材国产占比不到20%,这个领域的惠泰医疗拟科创板上市,可以关注。 心脉医疗与微创医疗风格迥异,仿佛是放浪父亲生了个节俭上进的儿子,一直是优等生,Q2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在微创的财报中,主动脉及外周血管板块完全不起眼,排在第四位,着墨不多,但心脉医疗就是争气。心脉股价从高点下跌超过30%,现在低位横盘,应该是受到科创板资金被分流和减持的影响。 全球心脏瓣膜龙头爱德华兹生命科学(EW)10年10倍,市值520亿美元,高瓴在AH股做瓣膜介入的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有布局。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可以关注,其中,沛嘉第一代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还未上市,经过改良的二代、三代已经在研,二尖瓣及三尖瓣也有布局,这个领域各个对手争分夺秒。沛嘉医疗也覆盖国产占比极低、技术难度极高的神经介入领域,以在研产品数量排名第一。 可惜都没进港股通,幸好打包所有前沿领域的微创医疗可以代替。 体外诊断 体外诊断(IVD)是医用耗材第一大细分领域,可以容纳多个大市值公司。体外诊断市场规模,5年内将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近20%,假设一家国内龙头市场份额10%,净利率30%,PE35,仅此一块,估值就超过2000亿。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比预期大、增速比预期快、国产比例比预期低。化学发光国产占比仅有20%,安图生物、迈瑞医疗市占率均低于5%,未来替代空间巨大。 迈瑞医疗覆盖了体外诊断大部分领域,上半年营收30亿,新产业、安图生物也很优秀,但不必重复配置了。 新建仓的艾德生物主攻肿瘤精准医疗分子诊断,也就是伴随诊断,盈利状况良好,Q2扣非净利润增速32.81%,竞争对手燃石医学、泛生子都严重亏损。一家公司能做到商业和技术的平衡,既奔跑在前沿,又稳健沉静,后劲绵绵不绝,这是我最喜欢的。艾德生物最近连续阴跌,其实调整幅度是最小的,从新高下来也就10%。有券商预测艾德生物事业版图不断推进,未来100亿营收可期,画面好美。 微创手术(消化介入) 南微医学在减持和业绩暴降两重打击下,股价还算坚挺,背后自有原因。来看一个小细节,南微医学的止血夹直击临床痛点,在夹子的开闭次数、定位精度、滞留长度、应用场景上实现创新,秒杀竞品,得到医生的广泛认可。这就是工匠精神。 南微医学的精彩在于后续增量空间,是少数推进全球化的国产器械公司,近半营收来自海外。除了内镜诊疗外,还有肿瘤消融,EOCT今年 2 月提交了 CFDA 注册申请。半年报披露的在研项目最后一条值得重视,提到了一系列神经外科类微创产品的开发进展。 再生医学 正海生物是小而美的典范,管线简单,梯次推进,活性生物骨临近上市。正海生物也是口腔领域的稀缺标的之一,除口腔修复膜外,后续还有新产品引导组织再生膜、齿科修复材料在研发。 康复 康复器械是以前不被注意的领域,具有消费属性,伟思医疗成长速度惊人。这块市场看上去不是很大,但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的愈发注重,需求会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平台型 平台型企业的优点是低风险、有韧性,腾挪、调剂的空间较大,能够平滑经济周期和政策冲击,财报非常平稳,而且很容易打开市值天花板,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是那种买了之后可以不看股价的公司,所以仓位最重。 但微创医疗是例外,有着分裂的气质。在布局上简单清晰,整齐干净,包括心血管介入、骨科、心律管理、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电生理、神经介入、医疗机器人、内分泌治疗及生命科技、康复护理,另一面却是股权复杂,版图日渐稀释、流失。股价能够在一周之内往返天堂与地狱,市值可以随机急剧膨胀、坍塌。微创的问题在于公司治理,应该聘请库克类型的管理天才做CEO,商业转化、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如同抛向空中的3个鸡蛋,每天“以梦为马”的常兆华怎么可能接得住。所以,微创最大的利好,不是高瓴增持,不是研发突破,而是集团层面和每个子公司,变成心脉医疗一样的优等生。也许哪天一觉醒来,全部都盈利了,市值瞬间超过3000亿。 迈瑞医疗市值4000亿,依然步履轻盈,成长速度不逊于细分龙头。2024年,彩超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内窥镜423亿,目前内窥镜行业国产占比不到10%,而体外诊断市场空间和增速更大更快,迈瑞不过是刚刚出发。半年报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公司会持续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骨科、分子诊断、超高端彩超等业务,并采用内外部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节奏。”进军新领域,迈瑞加速了。 威高集团是一个庞然大物,进入了医疗器械几乎所有细分领域,但只有不到一半注入了上市公司威高股份。即使这样,威高股份也涵盖了通用医疗器械(临床护理、创伤管理、医学检验、麻醉及手术相关产品)、药品包装、骨科、介入产品、血液管理五大板块、八大产品线。威高股份弹起分拆和整合二重奏,威高骨科、爱琅拟分拆上市,集团内其它重合业务(创伤管理、麻醉手术、血液管理、介入等)有望纳入上市公司,又一个美敦力? 有券商研究员把大博医疗也归为平台型,但半年报显示,创伤类份额继续扩大,脊柱类、关节类、神经外科类、齿科、运动医学类、微创外科类几乎没有进展。也许还有待时日,总之,横向扩张不容易。 医疗器械市场广阔无比,细分赛道多如繁星,优秀公司灿若星河,本人的认知既窄又浅,加上资金局限,仓位暂时仅能覆盖一小部分。未来,没有止境。 认知是投资的变现,而写作是最好的认知。我在雪球学到很多东西,而分享原创,也正是反哺和交流。但这段时间,我辛苦创作的原创文章,在各大平台被肆意盗用,加入了营销或诱导内容。无奈之下,我只得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阿基米德Biotech,感谢支持,共勉同行。
 
 
 
阿基米德Biotech 来自雪球修改于2020-09-15 13:34 静脉蓝海,比蓝更蓝 来自阿基米德Biotech的雪球专栏 静脉是蓝色的。 整个外周血管介入都是蓝海,国内处于发展早期,而其中静脉介入,是更蓝的蓝海。 静脉介入,几乎没有国产器械。 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静脉疾病又包括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及静脉受压引起的血流受阻、肢体肿胀。兴业证券医药小组(按出厂价)估算主动脉及外周介入器械市场规模高达285亿,其中静脉介入195亿。那么,以赛道估值法来推算,这个领域的国内龙头心脉医疗就应该膨胀了。假如市场份额20%,净利率40%,PE35,心脉医疗市值将达到800亿,是现在4倍。有这么容易吗? 童年记忆中,是不是有见过中老年妇女两腿水肿,闷闷不乐坐在路边的情景。我国下肢静脉患者有1亿,女性发病率67.5%,另有数据称,仅静脉曲张患者就有2亿。 静脉曲张手术切除现场比较骇人,在大腿根部和脚踝部分别做切口,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将剥脱器插入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进行剥脱,整个过程如同古代酷刑中的抽筋。 外科手术治疗,创口大,愈合慢。 介入器械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用介入器械撑开阻塞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但是,现在静脉介入治疗率非常之低。我国人民一向吃苦耐劳,坚忍内敛,哪怕一种病很痛苦,只要不致死,多半服药应对,最多再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对于静脉曲张,也就是穿弹力袜、按摩、泡脚、跑步。 回到前面的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测算图: 患者基数X器械费用X治疗渗透率=市场规模 患者基数过于大了,治疗渗透率估算低调,但现实也未必如此乐观,以药服人的传统还是很强大。 但是,静脉介入依然是最蓝的蓝海。 心脉医疗财报显示,2022年,中国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规模71.2亿元。 静脉介入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快速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年复合增速近30%,而外周动脉介入手术复合增速为11.4%。 静脉疾病患者基数至少是外周动脉的2倍,市场规模反超是必然。 30%,这是可以封神的速度,将持续很多年。 这种改善生存体验的医疗器械,具有消费属性,以上亿人口为基数,随着支付能力、个体意识的变强,治疗习惯将改变,需求加速度释放,而且源源不断。 在国产静脉介入器械研发上,选手寥若晨星。先健科技有一款腔静脉滤器升级版,心脉医疗有三款,静脉支架系统、腔静脉滤器及静脉取栓系统处于设计验证及型式送检阶段,尚在临床前,还有3年左右上市。不过心脉表示,同时公司也在逐步推进其他新技术与研发项目的储备。 在外周动脉及静脉血管介入领域,心脉医疗有两家全资子公司上海鸿脉和上海蓝脉,沿袭微创医疗的风格,布局上简单清晰,整齐干净。 心脉医疗在挑战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的路途中昼夜兼程,所在的主动脉及外周领域,还在起步阶段,不久以后,市场规模将超过冠脉和神经介入之和。 心脉医疗当期股价,完全没有计入静脉介入的预期,因为还遥远,但作为长线投资者,看清楚未来能走多远,将去往什么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脉医疗(SH688016)$   $微创医疗(00853)$   $乐普医疗(SZ300003)$   @今日话题    认知是投资的变现,而写作是最好的认知。我在雪球学到很多东西,而分享原创,也正是反哺和交流。但这段时间,我辛苦创作的原创文章,在各大平台被肆意盗用,加入了营销或诱导内容。无奈之下,我只得开通自己的公众号:阿基米德Biotech,感谢支持,共勉同行
 
 
阿基米德Biotech2020-10-20 16:54 · 来自雪球 交易策略基于筹码博弈,肯定要考虑股东人数剧增的问题,如果是立足于基本面的成长投资体系,股东人数增加的影响也就是股价稳定性变差而已,半年报股东人数增加6万,也没对走势造成影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