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斯迪克投资笔记(20210723)林洋能源投资笔记(20210724) »

斯迪克投资笔记(20210724)

  自7月17日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后,斯迪克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7月19日至21日,其获得了西南证券、菁菁投资、富国基金等52家机构的密集调研。

 
    据悉,公司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设定的考核目标是以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基础,2021-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80%、150%、250%、400%、600%。谈及设定上述高标准考核目标的考虑时,斯迪克表示:“设定这个目标是基于我们去年到今年陆续投资的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围绕OCA和MLCC离型膜来投资的,项目的实施在帮助公司不断提升关键原材料的自制比率的同时,将突破新产品新领域新客户,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这个目标的设定彰显了公司和管理层的信心,是比较有挑战的。”
 
    自2019年11月首发上市后,斯迪克即以2.34亿元募集资金投资了OCA光学胶膜生产扩建项目。2020年6月,公司宣布投建8条进口精密离型膜涂布线,预计达产后将年产精密离型膜15396.48万平方米;今年3月和5月,公司公告了两条年产2.5万吨的高解析度PET基膜生产线,总设计产能5万吨/年。
 
    谈及投资OCA和离型膜的必要性时,斯迪克对投资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做光学级的PET,PET基膜不仅是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更是OCA用离型膜、MLCC离型膜的关键原材料。而目前为止,光学级的PET主要还是依赖进口,OCA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MLCC离型膜的市场规模大约200亿元,而这两个市场用的PET基本还是被国外厂商垄断,公司具备相关的生产技术、人员配置以及其他硬件条件,在此前提下积极向上游拓展,不断提高原材料的自制比率,将进一步降低公司核心产品的成本,拓宽公司利润来源、提升盈利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OCA光学胶膜是生产触摸屏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随着国内5G消费电子、OLED显示需求持续提升,OCA光学膜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CA光学胶膜属于高分子新材料,在LCD显示屏应用比较多,OLED行业对OCA胶膜要求很高,传统的OCA产品满足不了折叠屏数十万次无折痕、不起泡等特殊要求。我国的OLED显示技术已经具有国际水平了,但距离国际领头的供应商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祁海珅也表示,我国企业的技术升级能力、研发基础比较扎实,近年的制造成本降低也很快,未来OLED显示屏将会快速拓展至车载柔性显示、智能穿戴、VR/AR等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领域,这也为OCA胶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广阔市场增量空间,这也将提高OCA光学胶的价值含量,充分利好有技术升级能力和产业化的供应企业,也将会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材料大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2%。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引导以及人才、资金方面的大力投入,当前国内新材料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在宋清辉看来,未来,国内OCA等新材料企业要想进一步加速自有品牌成长步伐,需要在新材料的开发与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打造出世界级的前沿新材料创新中心。
 
    对此,斯迪克也表示,未来2-3年公司将重点聚焦光学级PET项目、OCA光学胶项目以及MLCC离型膜项目,依托于高水平的胶水自制能力、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高投入的“嵌入式”研发体系,不断升级和创新产品品类,进一步拓展至面板、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
 
(编辑 上官梦露)
 
 
 
作者:宋清辉
链接:https://xueqiu.com/7302261460/191784660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陈达美股投资认证认证
来自雪球修改于10小时前
我的捉股说明书
来自陈达美股投资的雪球专栏
 
#雪球club港美专场#
 
雪球CLUB活动饶了“大明版图”一圈,每场都聊穿越牛熊的投资机会,而我重点讲的就是自己的选股大框架大逻辑。今天来整理一下。一般比较大也相对有用的方法论,就像道术势里的道,并不需要很复杂,几个点就能说清。
 
 
 
第一个阳光普照的大方向,就是bottom-up research ——所谓自下而上的选股法。研究简单有两种—— 一种自上而下,令一种自下而上。我称其为 macro investor 和 micro investor——宏观投资者与微观投资者。宏观投资者讲大经济、大周期、大历史,对历史数据乐此不疲。当然讲宏观并没有什么问题,微观投资者也讲经济讲环境。但两者本质区别是,宏观投资者企图通过对整个大经济大周期走向进行精确预测,从而获利。
 
 
 
相比而言,微观投资者更看重行业趋势、竞争格局、公司质地等毛细血管,汤汤水水、柴米油盐。也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看宏观,他们也会看,并泰然接受——就是所谓鱼塘里的水,一条鱼只能接受水而不能改变水。我常引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宏观经济是我们必须忍受的,而微观经济才是我们能有作为的。
 
 
 
当然宏观投资者里也有牛人,比如桥水的达里奥(Ray Dalio)——无论是靠能力还是靠运气,有大把能赚到钱的牛人。但我这个人对人类是否能够预测一个复杂系统的演变与未来这件事,本身就持有极强的怀疑态度,而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宏观投资者。某些被人趋之若鹜的周期理论,要么是玄学,要么是对历史数据的过拟合,这样对投资的指导意义就不是很大。
 
 
 
当然这其实是一个选择,或许本无对错之分——个人而言,我主动认怂,放弃宏观预测,因为做这件事的性价比太低,我能力也不足;我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有复利效应的行业和个股研究。而自下而上的选股法,就是通过研究驱动,从行业角度挖掘有潜力有希望的行业赛道,布局未来三到五年里成长性最强的高潜力个股,进行超配。
 
 
 
自下而上的研究,本质上是超配存在预期差、估值合理、基本面扎实的优质个股。
 
 
 
自下而上的选股法,其逻辑必然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捕捉好赛道。同样在雪球CLUB活动里我不厌其烦地说,投资第一还是要看大潮流,不要一来就拿出个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开始在那算库存周转率。有句话出自某大佬,我也曾经在文中经常引用——投资首先要看大潮流,而不是在鸡毛蒜皮里锱铢必较。这个潮流不是我们刚说的宏观经济周期,宏观不是大潮流而是太平洋;我们所说的大潮流一些基本方向,宛似洋流。比如科技驱动大方向,比如在城镇化率迅速上升时投银行地产基建,比如在人均GDP破万美元时投消费与医疗,比如在老龄化的社会里投医疗与养老产品服务,等等。
 
 
 
大潮流大趋势里的“大”,对于投资而言,自然是行业规模有多大(所谓的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并且要注意的是,这不是说行业规模曾经有多大,历史上赚过的钱与股价没有直接关系——赚过的钱要么已经分红掉要么已经表达在了资产负债表里。投资应该只关心未来能赚到的钱,通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来为公司估值。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会高过所有传统车企的总和,因为后者虽然在历史上赚了很多钱(路上跑了很多他们的车),但未来能不能继续赚大钱让人深表怀疑。
 
 
 
行业的大举个例子。云计算有3000亿美元的TAM,增速非常快达到20%-30%,分到国内有200亿美元,未来两年预计国内能至少保持40%的增速。你在这里面投资,相对比较容易赚到钱。因为3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大家趋之若鹜的癌症治疗市场,各种靶向药各种其他传统与非传统的疗法统统加起来,夯不啷当一共600亿,CAGR年复合增长率大概是10%出头点,云计算是五个癌症治疗市场的规模,且云计算市场里的玩家远远少于搞肿瘤治疗的。
 
 
 
水大鱼大,而更美妙的是,云计算这样的行业水大鱼大,且鱼还很少,你相对比较容易押中最后的赢家——因为就算猪油蒙了心,大不了你也可以全部押注一遍。
 
 
 
当然我要说,在市场流动性不存在问题甚至大放水的背景下,这些股票肯定都不会便宜;这是另一个话题,属于能否等到时机,以合理的价格买好赛道、买公司的范畴。投资要看大趋势大潮流好赛道,我觉得巴菲特滚雪球的例子就特别生动形象,从坡上往坡下滚总比从坡下往上推,要容易得多;投资还是需要借力,借产业发展的大杠杆。
 
 
 
而对于我们这些投资者,一个比较好的赛道就是创新经济。因为新经济创新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他有投资的可持续性,无论一个市场的发展水平如何,你总是可以投它,无惧大周期的发展(相对于,比如,镇化水平很高就不适合投房地产开发)。讲到这里我总是喜欢祭出下面这张图,来表达一下人类科技创新的大开大合。
 
 
Ark对于新经济的分类,大概是创新平台,Major Innovation Platforms,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基因测序与区块链技术。我们不需要像Ark那么cutting edge冲在最前沿——我们投资主要是立足于高景气度的细分行业。我对行业要求,就是市场潜力大且渗透率低,诸如新兴消费,医疗服务,高等教育、创新药器械、产业互联网等。
 
 
说了第一自下而上,第二新经济赛道,那么第三我们就是要落足于好公司,寻寻觅觅,灯火阑珊,伊人在水。
 
 
 
那么在公司层面,什么样才是我要找的好公司呢——当然创始人或者管理层优秀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更多是识人的因素,所谓人就是企业、企业就是人。但除去人的因素,我想要投资的新经济公司大致有这么几种特点:
 
 
 
一、护城河更加动态、变幻无形,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液化,其渠道更加多元化、扁平化。可能的公司护城河会是很多东西的加总——品牌、消费者洞察、产品迭代能力、数据应用、人才组织能力等。
 
二、投资有一种所谓反向寻找的方法,比如C端崛起了代糖饮料这个品类,你可以去投这些原料的上游公司。但是我也想提醒,在新经济里产业链利润分布可能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简单参照过去的市场格局、稳态利润率、上下游议价权、或者机械对标国外发展史。
三、新经济产品不只注重功能和性价比,更是消费升级,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偏精神属性,某特定产品/服务对某特定人群可能更能收取溢价(俗称智商税)。
四、最终形成品牌的价值。品牌是文化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标签,强品牌也是商业溢价的基础。这里我看好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大趋势。
 
 
 
新经济许多在港美股,而人民币投海外,最合理的方式是QDII基金。你看我拉拉跨跨地铺垫了那么多,那么有没有什么样基金,其投资方法论与我的比较接近,分散且重仓地投资中国的新经济公司呢?答案当然是,有的呀。将于7月26日发行的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A类代码012584)就是这样的一支基金。这个基金的选股方法论就包括:
 
 
 
一、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
 
1.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深度研究洞察行业及公司中长期的投资逻辑+紧密追踪及领先市场的数据库体系;
 
2. 真正实现投研一体:内部培养投研人员+高度透明的内部分享机制及分享平台+高效率的考核及反馈机制,强化投研协同和研究的复利效应,力争实现对于每一只持仓均有远高于市场平均的研究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获取超额收益。
 
 
 
 
 
(南方基金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论)
 
 
 
二、 寻找好赛道,聚焦新经济领域。包括互联网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相信这些行业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下大概率跑赢整体市场指数,并可用业绩的不断成长消化长期估值水平;目前相对看好新兴消费品及零售商、高等教育、医疗服务、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创新药及创新器械、to B互联网及软件、互联网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中短视频等未来3-5年具备长期成长属性且被低估的子行业。
 
 
 
三、 选股方法\投资思路,实践基本面投资,做基本面右侧的投资。第一步是扩大覆盖面,客观对待有质疑、被遗忘公司;第二步是深度的子行业和公司研究,建模型,发掘核心逻辑,深刻理解商业模型;第三步尽可能的利用自动化的体系,进行追踪,观测变化的拐点。第四步,是根据3-5年IRR进行投资和比例分配。
 
 
 
四、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混合基金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
 
(1)南方中国新兴经济是混合QDII型基金,可投资A股+港股+美股,适合中高风险偏好的客户;
 
(2)南方中国新兴经济重点投资于中国新兴经济主题股票,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适合看好中国新兴经济企业发展机遇的客户;
 
(3)南方中国新兴经济投资组合中股票(含普通股、优先股、港股通股票、存托凭证等)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45-95%,适合希望长期配置权益资产,参与股市上涨机会的客户。
 
 
 
通过南方基金,A股+港股+美股多管齐下,新经济优质企业一键配齐
 
 
唐史主任司马迁6小时前 · 来自雪球
发牢骚会强化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困扰,就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出路就亏钱。亏钱愈发牢骚满腹。 不走上螺旋,就会进入下螺旋。 观球有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